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超滤装置

飞鸟时代的圣德太子为何要修改法律呢

2023年11月24日 静态资讯

飞鸟时代的圣德太子为何要修改法律呢?

圣德太子,生于574年2月7日,卒于622年4月8日(据《日本书纪》记载,是推古天皇29年2月5日),飞鸟时代的皇族、政治家,用明天皇第二子。母亲是钦明天皇之女穴穗部间人皇女。作为推古天皇时的摄政,与苏我马子共同执政。

(图)日本飞鸟时代的弓兵

古代中国的政客们喜欢“有你没我”加“斩草除根”,经常用刀枪来处理重大问题。日本没有经历过“推倒重来”式的血洗,长期保持着一种平和、宽松和积极进取的状态(这当然是相对中国而言),为明治维新的到来做了很多重要的准备工作。

“圣德幽灵”始终笼罩在这个岛国的上空,到现在仍未散去。不过,当时的圣德太子并不想建立一个道德模范式的国家,而是打算将所有的大权集中到天皇和皇室手里。他的“宪法”强调以和为贵和守信,要求多搞协商和妥协,就是为了稳住苏我家和贵族们,让处于下风的日本皇室渡过眼前的危机,他的最终目标是,“大家要无条件服从天皇的命令”。为此,圣德太子和日本皇室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最终失败了。如果他们成功了,那就不会有近代日本的崛起了。可具讽刺意味的是,当19世纪的日本实现近代化之后,一群手拿武器的社会精英却费尽心机去实现圣德太子当初的梦想,把日本拖进了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深沟。更加吊诡的是,这种发疯的行为又为日本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战败后,日本又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历史真是波谲云诡。一些中国学者说,“圣德宪法”的思想来源是中国的儒、法、道三家哲学和佛教。也许他们说对了,但我觉得很奇怪:在中国,为什么那些好东西基本上都是嘴上说说而已,从来没有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很多“国学”家讲的“优秀传统”只是古书上的,古代的多数中国人到底在想什么、干什么,认真看看史书的原文就明白了)。

和先辈一样,圣德太子也向中国派遣使者来拉关系、找靠山。公元607年,他派小野妹子(他的汉语名字叫苏因高)出使隋朝。这位“妹子”是男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古代汉语。他向大隋皇帝递交了推古女皇的信(应该是圣德太子写的)。这封信的开头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敬问无恙”,大意是“东边的天子向西边的天子问声好”。隋炀帝杨广看了后相当不爽,心想:以前向中国称臣,现在倒想和大隋平起平坐了,天下哪有两个天子的道理?皇帝虽然心里很不高兴,但看在妹子远道而来的份儿上,也没太过计较,派大臣裴世清回访大和。

公元609年,小野妹子第二次来到长安。这次,信的口气又变了,开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天皇”这个外交用词就这么出现了。但中国皇帝还是不买账,仍然将日本看作小跟班,不肯搞平等。后来,日本人觉得“天皇”听起来更牛气,就把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为“天皇”,将国号“大和”改为“日本”(太阳升起的地方)。“遣隋使”还带来了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这些人长期待在中国,学习了中原的文化和制度。他们告诉圣德太子:要想使皇室说一不二,就必须效仿中国,建立真正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彻底制服贵族们。

于是,圣德太子向贵族和小民们宣布:为了日本的富强(独揽大权的想法不好公开说),我们要向中国努力学习。这为后来的日本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绝不以学别人的长处为耻;如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即使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也必须彻底改造。然而,公元622年,壮志未酬的圣德太子去世了。4年后,苏我马子也病死了。皇室和贵族和平共处的时代从此结束,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开始了。

美国名校本科生

杜克大学优势专业

杜克商学院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