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筑皇陵时该如何防盗工匠们怎么从墓中
2023年11月24日 静态资讯
古代修筑皇陵时该如何防盗?工匠们怎么从墓中出来?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修筑皇陵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自古以来,帝王死后都有第二个恢弘的世界,那就是他们的陵墓。
修筑陵墓,在古代是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一件苦差事。有具体的文献记载的是秦代,始皇帝在生前就开始规划自己第二个世界该怎么修筑,除了著名的长城、阿房宫劳命伤财以外,骊山始皇陵的建造更是让无数人死伤其中。
但是修筑陵墓,庞大的工程需要策划师,更需要精细的工匠去完成整个陵墓的构造。修筑陵墓,自古不同朝代,因为实力不同,所以陵墓的规格,富贵程度也不同,不过但凡是修筑陵墓,永恒的两个核心条件一直不会变:
一是要够气派。
二是防盗。
其中防盗就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最明显的封闭性问题。所谓封闭,并不是说做到足够牢固便可,对于皇陵而言,封闭就是要让人以后既找不到这个陵墓的所在位置,而且岁月更改也不会使这个陵墓的防盗性变差,最重要的是,那些熟悉陵墓结构的工匠,以后都不能再提起这件事。
这就是封闭,这种封闭所需要的条件也很简单,那就是把工匠给杀人灭口。
因此,自古以来的朝廷和修陵墓的工匠本身就是一双对立的关系。司马迁的《史记》就曾记载,在把秦始皇放进陵墓后,确定一切问题都没有了,然后外面的人就把地宫的出口封死,至于用何种手段封死倒是不得而知,但能证明其有效的是,两千多年的岁月中,秦始皇的地宫一直保存完好: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因为始皇陵是封建时代以来第一座标志性皇陵,又因为秦二世的暴戾手段,把这个职业搞成了高危职业,汉代以来,修筑皇陵的工匠都是十分谨慎。你说不去吧,那肯定不行,明显是抗旨,直接就被砍了,但是去吧,也有可能会被活埋。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工匠们除了按照朝廷的陵墓设计者设计的格局进行施工以外,一般也会有人会偷偷地开辟“暗道”,暗道是一部分工匠自己制作出来的,是他们的保命的关键。
但是自来石本身也是存在隐患的,例如乾隆皇帝的墓,也装有自来石,但最终还是被孙殿英打开了,虽然有了科技进步带来的有效方法,但是永远不及最初那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得实在,例如始皇陵、乾陵,一直不动如山便是如此。
所以其实朝廷和工匠的矛盾就一直存在着,没有消失,最典型的就是我国最后一位封建统治者慈禧慈禧的定东陵。因为慈禧太后本人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于是在修筑她的陵寝的时候,就有人挖了暗道。当年带着孙殿英找到慈禧墓穴位置的,正是通过暗道跑出来的姜姓工匠。
由此可见,暗道这东西永远都是古代工匠保命的最好法宝,自古以来,朝廷和工匠的斗智斗勇就未曾停止过,也曾有挖暗道被发现全部处死的事例,也有挖出了暗道,最后逃出生天的事例。
总而言之,工匠要出来,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千万别信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