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商帝王取名的规律探索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2023年11月24日 静态资讯
从夏商帝王取名的规律探索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夏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中西方考古的重要区别在于,西方考古是发现历史,中国考古是证明历史。原因很简单,相比于西方历史,中国历史记载完善、丰富、成体系,从三皇五帝到宋元明清,几乎都一一记录在册,考古主要是证实一些历史,尤其是夏朝的存在。
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文献记载了不少夏朝的事迹,但在考古上没有一个得到百分百的证实。大名鼎鼎的二里头遗址,准确地说只是疑似夏墟。记载大禹功绩的遂公盨,并没有证实夏朝与大禹的关系,大禹是不是夏朝的奠基人也不能百分百肯定。最为诡异的是甲骨文,作为推翻夏朝统治的商朝的文献,迄今为止解读出来的甲骨文卜辞中,竟然没有一丝以“夏”命名的政权的文字证据,祭祀商汤时竟然没有摆显汤武革命的功绩。总之,史书上有夏,考古上仿佛无夏。
那么,夏朝究竟存不存在呢?从夏商帝王的起名规律来看,两个王朝呈现出传承性与发展性,因而可以佐证夏朝的存在。
可见,夏商在取名上呈现出了传承性与发展性,夏朝还没有固定取名方式,只是出现了日名制,而到商朝全面流行,显然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出现到流行、从简陋到完善。
与此同时,夏人商人流行日名制的时间上,又惊人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两者出现互相影响的局面。《史记》记载,商人始祖姓名叫子契,子为姓,契为名,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年龄大约比大禹大一些。夏初出现日名制后百余年,商人大约传承到第八代(兄终弟及算一代)时开始确立日名制,反过来商人流行日名制后百余年,夏朝最后几位帝王也采用日名制取名。
《殷本纪·索隐》引皇甫温说: “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傲始。”商人第八代就是上甲微,生于甲日,他母亲以此取名,自上甲微开始,商人就一直采取日名制。
周朝出现之后,虽然舍弃日名制,但名字开始变得复杂了,除了名字之外,又产生了字、谥,并形成了一定的礼仪规范。因此,从夏商周人们取名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过程,反映出事物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完善成熟的发展规律。
从取名方式的互相影响上看,夏人、商人应该距离不会太远,由此才能互相影响。其实,以三千年前的交通能力,尧舜禹夏商的部落都应该相距不远,推测夏朝在海外、商朝是外来者等的言论都是胡扯,三千年前搞远征军或跨海登陆,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此,从夏商帝王取名规律的传承性与发展性来看,夏朝在理论上必然存在,至于如今没能找到百分百确认夏朝的考古证据,只是可能还没有找到正确打开夏朝的钥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