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是如何保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的为何
2023年11月24日 静态资讯
北宋王朝是如何保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的?为何不和亲
很多人都不了解北宋为何不和亲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说到北宋王朝,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北宋的“积贫积弱”,如何与少数民族签订屈辱的和约,如何被少数民族灭亡,却忽视了北宋的经济发展的盛况,其实北宋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经济优势,通过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互市”的手段将少数民族经济纳入自己的市场体系中,使其经济要素成为宋王朝经济的一环。
“和亲”一直是中原王朝处理和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北宋却摈弃了这种通过嫁宫女或宗室女来维护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的手段,既然签订和平条约会被打上“弱宋”称号,而且成为人们的第一印象,那么作为“弱宋”的北宋王朝为什么不采用传统的“和亲”手段,而是采取提供“岁币”的方式保障北宋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呢?
北宋为什么不用“和亲”手段
第一、北宋人民的优越性和偏
公元1038年元昊称帝, 宋夏战争不断,北宋立即停止一切贸易“陕西,河东缘边旧与元昊互市处,皆禁绝之”。虽然西夏总是打败北宋军队,但最终还是屈服财力与经济的不足,在庆历4年(公元1044年),西夏被迫在军事胜利的前提下,屈服于北宋。以后只要西夏一捣乱,北宋立刻用经济封锁,迫使西夏停止军事行动。虽然北宋也是付出了代价,赐岁币、锦帛、茶等, 但实现了西夏称臣的目的,维护了北宋的正统地位,对于北宋来说强大的经济实力足以支撑这种赐赏。
北宋以前为了燕云地区,也是经常和辽国打战,但至始至终无法实现夺回的目标,而且雍煕北伐歧沟关之战大溃败,北宋立即停止贸易,辽国只能通过南下掠夺,最终在公元1005年,辽国占据有利的情况之下,双方还是通过“澶渊之盟”来停止战争,虽然北宋要给“岁币”,但在北宋君臣看来,给钱财等物可以解决问题其实就不是问题,因为条约很清楚的写着要“互市”。
到了庆历二年的时候,辽国想和北宋和亲,并且要求嫁其亲女, 以示通好,最终北宋君臣还是用各种理由推辞,最终是通过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达成协议不和亲。而双方之后互市贸易中北宋时常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所缴纳的“岁币”,也正是因为北宋时期的经济贸易差,不管周围国家如何威逼利诱要求“和亲”,但北宋君臣还是宁愿多给钱不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