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张居正上疏请辞为何却被明神宗拒绝
2023年12月12日 静态资讯
56岁的张居正上疏请辞,为何却被明神宗拒绝了呢?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已经17岁,礼部计划于二月下旬,为神宗举行耕籍礼。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项成年礼。
正月时,神宗发疹,怕遇风寒,外出活动都停止了。张居正建议,将耕籍礼推迟到明年举行。
两个月后疹热消退,神宗决定于三月初九恢复视朝。早朝前的黎明时分,皇帝单独召见了张居正。张居正的《召见纪事》里,有这场对话的记录。
张居正先表达思念和蒙召的喜悦,神宗回答:“先生钟爱,朕知道了。”然后,赐张居正白银、彩缎、熟食、酒饭。神宗又说:“先生近前,看朕容色。”
张居正挪近跪下。皇帝握住他的手,让他察看自己的气色,并告诉他:“朕日进膳四次,每次俱两碗,但不用荤。”微茫的晨曦中,张居正抬头察看皇帝的面容,叮嘱说:“病后加餐,诚为可喜。但元气初复,亦宜节调,过多恐伤脾胃。”又要皇帝注意:“疹后最患风寒与房事。”皇帝回答,太后每日早晚都来巡视,他一点空间也没有,所以“三宫俱未宣召”。说完,皇帝又说:“先生钟爱,朕悉知。”
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神宗说,因为大病初愈,先恢复经筵,五月再开始日讲。张居正叩头退出。
对话中,张居正不免倚老卖老,他忘了皇帝已经长大,还把他当小孩来规劝。神宗的秉性,不仅敏感封闭、傲慢自私,而且冷酷无情,有某种邪恶特质,而这时,他的内心又涌动着青春期的狂躁与叛逆和对性的渴望,畏于太后与先生严威,才装得循规蹈矩、明礼听话。这样一个人,每日不得不聆听一位大爷聒噪,要他节情欲、远女色,会是什么感受呢?
皇帝将奏折转报皇太后。张居正摄政,是太后的安排,如今他的去留,还得母后做主。太后传下懿旨,让所有人深感意外:继续辅佐,等皇帝30岁再做商量。神宗无话可说,张居正也不敢再加分辩。
太后的决定,为张居正种下了无法挽回的祸根。神宗亲政已经遥遥无期。表面上,君臣契合,无限倚重,可嫌与恨如暗火,在内心燃烧着,等到发作的那一天,什么“眷眷依毗至意”,什么鸟皇恩,都将化作血海深仇。
- 上一篇: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由什么组成的程序
- 下一篇:250g车厘子大概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