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干政问题为何那么严重他们是如何控
2023年12月19日 静态资讯
明朝太监干政问题为何那么严重 他们是如何控制朝廷的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明朝太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明朝中期后,太监的干政现象是比较严重的,虽然明朝的太监没有能像晚唐那样,能扶立或废去皇帝,但明朝太监对于朝政决策的干预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由太监掌控的司礼监,拥有特殊的权力,并有特有的干政方式。
明中叶以后,朝中出现了明朝特有的一些较奇怪的现象,有好几位皇帝都有懒政、怠政状态,不喜欢上朝理政,而喜欢以他们所幸趣的方式去满足各自的特殊爱好。或喜欢斗蛐蛐(如宣宗朱瞻基),或酷爱玩猛兽(如宪宗朱见深),或爱好炼丹方术(如世宗朱厚璁),或爱吃春药、爱女色(如穆宗朱载垕),或喜欢敛财聚宝(如神宗朱翊钧),或酷爱干木匠活(如熹宗朱由校)等,他们忙碌着玩他们所幸趣的,感到很过瘾,而不喜欢上朝理政。
于是,这便让宫中太监有了可乘之机。因为明朝这些深居宫中,或忙于玩乐的皇帝,需要身边的太监来辅助他们,一是代理他们处理朝政,比如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皇帝“批红”等;二是需要太监来制衡内阁大臣,让司礼监掌印太监去制约内阁首辅等。
比如,永乐时期,“三宝太监”郑和三下西洋,表面看,这是太监领着船队出使各国,展开对外交流,但却被认为是郑和奉朱棣的密令,出洋在秘密侦查建文的踪迹,郑和在执行特殊任务,权力当然很大,当时的地方官员都对他很敬畏,极力奉承他。若换成别的贪图权利的太监执行特殊任务,那么,干政一定是很严重的。
总之,司礼监因拥有“批红”和“掌印”等权力,便成了内廷的权力核心,成了与外廷内阁相牵制、相制衡的权力机构。
从制度的设置看,内阁与司礼监是皇权治理下的两个权力机构,它们共同分享相权,而每个部门都没有能掌握独立的相权。这方便于从中制衡,以此来巩固皇权,但是,这却造成了明朝太监干政的严重现象,造成了皇权专制集权统治的畸形发展。明中后期,皇帝疏懒怠政,沉溺于玩乐,司礼监得以做大做强。
而司礼监太监利用其特殊权力,党同伐异、贪财敛财,使后期的明朝成了大臣奉承宦官的王朝,最终导致明王朝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