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和汉文帝诛杀晁错是一个道
2023年12月19日 静态资讯
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和汉文帝诛杀晁错是一个道理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商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商鞅这个人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从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到最终用惊世变法改变战国时代的格局,从最初的游历魏国而不得志,到后来成为了秦国发展的根基,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
也正是因为商鞅的存在,秦国的发展才能够顺风顺水,秦国才能够在战国时代崛起,才能够有与各大诸侯国进行争霸的机会,秦国之所以能够在最后一统中原与这个人的变法也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的。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个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根基的人,他最终的结局却并不美好。据说商鞅最终死于五马分尸,这可谓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法。事实上,史书上说,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支撑,那些曾经在商鞅变法当中受到利益损害的贵族们,想要置商鞅于死地之后进行复辟,而没有了秦孝公对于商鞅的庇护,他便成为了刀俎上的鱼肉,最终被逼谋反,死在了战场之上。
在他死后,贵族们依旧不解气,对他的尸体实施了车裂之刑,一代传奇商鞅就这样消亡在了历史当中。那么秦惠文王为什么要放任商鞅被贵族们迫害呢?又为什么在商鞅死后一就要对他实施车裂之刑呢?
商鞅之死的真正原因
有人说那是因为秦惠文王幼年时期,曾经因为商鞅而受到严重的惩罚,因此对商鞅怀恨在心。有人说是因为秦惠文王的老师赢虔被商鞅实施惩罚而导致残疾,为了替自己的老师报仇才害死了商鞅,那么这两种说法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秦惠文王为什么要杀死商鞅?他究竟是为了公报私仇还是有什么需要掩人耳目的目的呢?
可是作为一个君主,他的直接目的或者说根本利益,就是天下的安定,就是朝堂局势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之下,以一个人作为筹码是完全可以实施的,我们并不能说这就是君主的错误,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很多事情也不是能够凭借一个人去掌控的。
无论是汉文帝也好还是秦惠文王也好,他们都曾经在无奈之下做了让后来人不甚理解的事情,可是不得不说他们这样的做法却是确实为国家谋取了实际利益的,或许在我们看不到的黑暗深处,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们也曾独自痛惜过。
秦惠文王能力有目共睹,国家利益至上
其实秦惠文王作为秦国的第一位王,他在执政方面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在商鞅死后,他安抚了那些躁动的贵族,让他们再也没有借口来威胁君主,之后又趁此机会大力推行商鞅变法,让秦国的发展更加的迅速,后来又任用张仪为秦国谋取了很多的实际利益,并派遣司马错攻打下了巴蜀地区,为秦国增添了一个天然粮仓,为后使战争爆发提供了很大的粮草支撑。
实际上我们从张仪与司马错对于巴蜀问题的主张上来看,就能够发现秦惠文王这个人并不是任人唯亲的。张仪是秦惠文王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也是秦惠文王身边的红人,可是在面对张仪攻打韩国与司马错攻打巴蜀主张的冲突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听信张仪的建议,而是经过了慎重的考量和商议,最终支持了司马错的主张。
所以由此来看,秦惠文王其实是一个将国家的发展利益放在最前端的人,无论是自己十分宠幸的大臣也好,还是由别人推上位的大臣也好,只要能为秦国的发展谋取切实的利益,那么他们的处张在何时何地都能站稳脚跟。
或许秦惠文王与商鞅之间或许曾经发生过摩擦,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来说,他能够选择去推行商鞅的变法,就表明着他是认同法治制度的,所以如果说他是因为自己的私人恩怨将商鞅逼上绝路的话,也是说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