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的经过如何为何朱元璋能以少胜多
2023年12月19日 静态资讯
鄱阳湖之战的经过如何?为何朱元璋能以少胜多?
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上,上游是陈友谅的百艘战舰及其号称60万的大军,下游则是朱元璋逊色不少的小船队及其号称20万的大军。陈友谅的战舰又高又大,且首尾相连,如同一庞然大物,朱元璋的小船显得像是过家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今天已是双方交战的第四天,一大早朱元璋便集结船队,亲自指挥。但大半天下来,丁普郎、余昶、陈弼、徐公辅等接连战死。
朱元璋死死盯着陈友谅的战船,一筹莫展。
约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风向突然变了,东北风起,绝佳的机会来了!朱元璋马上命敢死队驾驶小船,带上火药,务必把陈友谅的大船,给我点了!
眼看着,七艘小船乘风纵火,火借风势,风纵火威,插进陈友谅的船队,顷刻间大船连串火起,烈焰滔天,赤壁之战在鄱阳湖再次上演。一场大火将陈友谅的军队烧死大半,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及其平陈普略等人都未能幸免,葬身火海。
此时此刻,陈友谅也没想到,形势会发生这样大的逆转。这是天要亡我呀!
陈友谅,很早便参加到了反元斗争中。至正十一年,农民起义军遍地开花。以徐寿辉、彭莹玉等为首的起义军在湖北起义,随后以徐寿辉为帝,建立“天完”政权。同年,31岁的陈友谅欣然投入徐寿辉的阵营,起初是在大将倪文俊帐下做文书工作,不过,短短五年时间,陈友谅便成了天完政权里的核心人物。
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是因为陈友谅有战功。自从加入起义军,陈友谅转战荆楚,攻沔阳,克中兴,继攻汉阳、武昌、转战岳州、常德,一勇当先,斩元将无数。很快就升为元帅。
另一个原因是,天完军节节胜利时,内部出现分裂,倪文俊反元决心动摇,甚至妄图除掉徐寿辉,自立为帝,结果事情败露,倪文俊投奔陈友谅,被陈友谅杀了。陈友谅收编了倪文俊的部下,便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最高统帅。
陈友谅的反元态度是非常坚决。他打仗的原则就一条:就是干!不管多硬的骨头就是啃,遇到困难也不气馁,能很快重整旗鼓,越挫越勇,很自信。
打安庆就是很好的证明。安庆守将余阙是起义军最顽强最凶悍的死敌,围城攻坚战又最是难打。陈友谅三败三起,付出了不少代价,才打了下来。随后,陈友谅率军攻安庆,破赣州,克吉安,下汀州,攻信州,战衢州,取新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两年之内由湖广转战安徽、江西、福建、浙江等地,连下十八路,成为反元起义军里实力最强的。
可以说这是陈友谅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扫平元朝的虾兵蟹将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便与朱元璋的地盘接壤了,自然朱元璋变成了陈友谅下一个进击的目标。
打朱元璋之前,陈友谅根本没把朱元璋放在眼里,甚至觉得天下近在眼前,便把傀儡皇帝徐寿辉干掉,自立为帝,国号为汉。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军进攻应天(朱元璋的大本营),但等待他的,不是胜利,而是一个圈套。
朱元璋用计让陈友谅的故友康茂才写信诈降,约定在金陵城外的江东桥里应外合。
结果陈友谅到了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回,还丢失了许多城池。
结语
从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斗争可以看出,陈友谅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遇到朱元璋之前,陈友谅是没吃过什么大亏的。单靠勇敢执着不怕输的劲头就能横扫战场,但碰到会用计谋的朱元璋,就完了。
而且陈友谅实力强大之后,他的自信就开始变成了自负。
就在陈友谅只知道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就可以碾压一切的时候,其实朱元璋把陈友谅已经研究得很透了。
陈友谅死后半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便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借机不无感慨地道出了陈友谅失败的原因: “ 陈氏之败, 非无勇将健卒, 由其上下骄矜, 法令纵驰, 不能坚忍, 恃众寡谋, 故至于此。”
看,朱元璋分析得多精准。
或许即使鄱阳湖之战时没遇到那股东北风,陈友谅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