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直接控制的上三旗制度是如何制定起
2023年12月19日 静态资讯
清朝皇帝直接控制的“上三旗”制度是如何制定起来的?
对满清八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皇位继承制度,大体上都是遵循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皇位交接过程中的震荡乃至灾难。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在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于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将地盘逐渐壮大。但事业到了一定规模,接班人问题开始摆上议事日程。
当然,政局震荡乃至于血洗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似乎是制度变革的需要。天聪六年(1632) 十二月,莽古尔泰“以暴疾卒”。随后,皇太极下令对莽古尔泰亲信所属的正蓝旗展开杀戮。在这场持续了半年左右的大屠杀中,共有一千五百多人被处死, 皇太极、豪格父子正式吞并了正蓝旗。这样一来,皇太极手下有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归自己管理,清朝皇帝直接控制的“上三旗”制度从此建立起来。毫无疑问,它为提升君主威权提供了实力支持。政局在经历震荡乃至于血洗之后,重新走向稳定。
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经过长时间有计划、有预谋的组织整顿之后,仿汉制礼仪举行即皇帝位仪式,改元崇德,更定国号为“大清”。他将各旗主贝勒全部封为亲王,令其分掌六部。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规定各旗主贝勒不再掌管部务,从而在形式上最后解除了八王共治制度下对汗王权力的切割。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汗位推选制已经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