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力轴承

对大明王朝最忠诚的黔国公沐氏家族他们最后

2023年12月19日 静态资讯

对大明王朝最忠诚的黔国公沐氏家族,他们最后结局怎么样?

大明有这样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为国家兢兢业业守卫西南边陲,直到最后国事艰难,这个家族仍然守住了自己的诺言,为王朝献出了一腔碧血,这就是镇守云南的世代黔国公沐氏家族。

(一)战功赫赫的皇帝养子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的时候,中国历史已经进入了相当混

乱的时期,宋朝末年中国战火连绵,元朝建立后又实行了严苛的民族政策,到了元末已是饥民遍野,群雄并立。朱元璋收养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将他们养在身边,成为养子,并且让他们都随自己姓朱,少年朱英就是其中一个,朱英善战,机敏果决,很受朱元璋器重。

(二)信守诺言的沐氏子孙

朱元璋对于沐英是放心的,纵观整个洪武朝,淮西勋贵

几乎被清洗殆尽,很少有能把功名利禄保持到老的,沐英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朱元璋曾经说过,有沐英为他镇守云南他才能安枕无忧,于是暂时镇守云南的沐英被封为黔国公,在云南彻底的扎下根来。

沐英离朱元璋很远,心却很近,马皇后去世的时候,沐英心痛如绞,口吐鲜血,从此身体病患不断,后来太子朱标去世,沐英更是心痛不已,卧病在床,太子死后两个月,沐英也由于伤心过度,与世长辞。

消息传来,哪怕是见惯了生死的朱元璋也是大受震撼,他没有想到养子对于自己的家人竟有如此深的感情,连忙命令将沐英的灵柩运回京城,棺椁抵达的时候,朱元璋亲自迎接,扶棺大哭,闻者无不落泪。

而在后世的二百多年间,大明皇帝和历代黔国公也将这种深厚的感情一直延续到底。

当时的云南,民族情况复杂,当地土司的管理方式和其他诸省是有很大区别的,当地的土司经常仗着自己地势险要起兵作乱,对此,历代黔国公的态度都是坚决的,军事打击,坚决镇压任何的反叛者。同时,沐氏在土司互相的争斗中居中调停仲裁,在当地赢得了很大的威望,为大明西南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勋。

然而,大明后期,农民起义不断,东北的女真部落崛起,时时威胁着辽东的安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当时的黔国公沐天波和云南巡抚商议,调军队镇守云南,并且接受南明朝廷的调遣。

顺治二年,云南的土司沙定洲趁着纷乱的时局起兵造反,率领军队攻入黔国公府,沐天波措不及防,只好带着几名心腹卫士逃出府邸,沐天波的母亲、妻子、弟弟都在这场变故中遇难。

顺治八年,李定国迎接永历皇帝进入云南,此时的沐天波由于世代功勋已经成为了百官之首,但是他觉得沐氏已经深受皇恩,无以为报,坚决拒绝了皇帝的赏赐。

随着清军的节节取胜,沐天波意识到复国无望,但是他早已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决心将沐氏的忠诚贯穿到底。沐天波将自己的儿子都入赘给了当地的土司,以此来保住沐氏的血脉,之后,义无反馈地追随永历皇帝开始了四处逃亡的生涯,离开了世代居住的云南。

记得三国演义中又这样一个故事,曹操大军来犯江东,当时文官主降,武将主战,孙权不知如何是好,鲁肃一番话令他茅塞顿开,鲁肃说我们都可以投降,唯独主公你不可以投降,大臣投降曹操还会有高官厚禄,主公投降却会像荆州投降的刘琮一样,被剥夺一切权力,软禁至死。

沐天波一定也懂得这个道理,留下来投降满清,像洪承畴那样“识时务”,一定还是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不会这么做,即使颠沛流离,即使刀斧加身,他也要守住沐氏的忠诚,虽千万人,吾往矣。

(三)以身许国的末代黔国公

沐天波随着永历皇帝逃入缅甸,当时的缅甸人听说黔国

公来了,纷纷下马参拜,因为历代黔国公在云南和周边的藩属国都是相当有威望的,但是渐渐地,由于永历皇帝的军马不复存在,缅甸国王的态度也恶劣起来。

沐天波劝皇帝将太子送到山中李定国的军马之中,这样万一事情有变,只要皇室血脉在就还是有希望,同时也可以命令军队前来救援,但是皇后坚决地拒绝了这个请求,这个保全大明皇室血脉的最后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顺治十八年,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发动政变,杀死老国王自立,同时应吴三桂的要求,要将永历皇帝献给吴三桂,他借口和永历皇帝结盟,让永历皇帝过河参加盟誓,谁都知道这是一场鸿门宴,然而寄人篱下的君臣根本无力拒绝。于是,沐天波率领众大臣带着礼物过河赴约。

难以想象沐天波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面对着眼前滔滔的江水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我想他一定想起了荆轲,心里一定默念了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沐天波一行人刚刚到达就被缅甸军队层层包围,缅方命人要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生死存亡之际,沐天波毫不畏惧,他一把抽出一名缅军士兵的腰刀,奋起反抗。沐天波的身上始终流淌着沐氏骁勇善战的血液,他神勇无比,刀刀都能砍中敌人的要害,仓促应战之下,竟然砍死了九个缅军士兵,但终因寡不敌众,沐天波血洒异域,他带在身边的小儿子沐忠亮也被杀害,随行的文武官员无一幸免。

随后,莽白派人将永历皇帝、皇后、太子等人押送回云南,交给吴三桂。两个月后,吴三桂将永历皇帝等人杀死,大明最后的希望断绝了。

对于沐天波,清初学者邵廷采有这样的评价:跋涉从亡,流离异域,不屈以死,见危授命,斯亦无愧其祖宗矣。邵廷采的评价真是中肯,沐天波忠贞不二,不屈而死,真的无愧于他的列祖列宗,无愧于大明百姓,无愧于汉家衣冠。

中国设备工程

黑龙江画报期刊

内燃机与配件期刊官网

花卉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