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为什么会失败两次失败的原
2023年12月19日 静态资讯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为什么会失败?两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里昂工人起义。七月王朝建立以后,中小资产阶级共和派被排斥于政权之外。他们组织秘密团体,企图推翻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广大人民群众革命后的处境不仅没有丝毫改善,相反却变得更加悲惨。一些工人参加共和派的团体,并且在斗争中逐渐显示了自己的政治力量。1831年和1834年的两次里昂工人起义即为典型表现。
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这里的工人深受工厂主和包买商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8小时,所得工资却不够买一磅面包。1831年,里昂工人掀起了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10月,工人代表与包买商达成了最低工资标准协议,但七月王朝却宣布这个协议不具法律效力。工人们忍无可忍,于11月21日宣布罢工,并发展成武装起义;23日起义工人控制了里昂城。在战斗中他们提出了“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12月当局从巴黎调集大批军队进行镇压,里昂工人第一次起义遭到失败。
40年代在工人和手工业者中影响最大的是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1809-1865)早年做过排字工人和职员,1840年和1844年先后发表《什么是财产?》和《贫困的哲学》等论著,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反对大私有制,认为解决贫困的办法是保护小私有制,使私有财产普遍化,他反对进行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主张用和平改良的途径摆脱资本主义的剥削,建立“无政府状态,没有国君、没有元首”的社会。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蒲鲁东的社会主义是小业主和小私有农民的社会主义,是那些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猛烈冲击下,濒于破产的小生产者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