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巧添加宝宝添加辅食前要注意哪些问
2023年07月25日 静态资讯
宝宝辅食巧添加,宝宝添加辅食前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婴儿添加辅食遵循九大原则
第一大原则:辅食添加从一种到多种。要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刚开始时,只能给宝宝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待尝试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让宝宝尝试另一种,千万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增加好几种。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即宝宝如果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在尝试的几天里就能观察出来。若是吃后的几天内没发生不良反应,则表明宝宝可以接受这种食物;如果怀疑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不妨一周后再喂一次,要是接连出现2~3次不良反应,便可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过敏。
第二大原则:应从稀到稠添加。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父母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如果一开始就添加半固体或固体的食物,宝宝肯定会难以消化,导致腹泻。应该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这样,宝宝才能吸收好,才不会发生消化不良。
第三大原则:辅食从细到粗。宝宝的食物的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因此菜泥、果泥、蒸蛋羹、鸡肉泥、猪肝泥等“泥”状食品是最合适的。这不仅锻炼了宝宝的吞咽功能,为以后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打下基础,还让宝宝熟悉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而且,“泥”中含有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能促进肠道蠕动,容易消化。另外,在宝宝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父母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并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第四大原则:从少量到多量。给宝宝添加新的食品时,一天只能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比如加蛋黄时先给宝宝喂1/4个,3-4天后宝宝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而且在两餐之间无饥饿感、排便正常、睡眠安稳,再增加到半个蛋黄,以后逐渐增至整个蛋黄。
第五大原则:不适要立刻停止。宝宝吃了新添的食品后,父母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果出现腹泻,或便里有较多黏液的情况,就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品,等宝宝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少量添加。但父母们应了解,宝宝在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大便可能会有些改变,如便色变深,呈暗褐色,或便里有尚未消化的残菜。
第六大原则:吃流质或泥状食品。通常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流质或泥状食品非常适合宝宝消化吸收。但不能长时间给宝宝吃这样的食品,因为这样会使宝宝错过发展咀嚼能力的关键期,可能导致宝宝在咀嚼食物方面产生障碍。
第七大原则:辅食替代乳类。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吃上丰富的食品,在宝宝6个月以内便减少母乳或其他乳类的摄入,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因为宝宝在这个月龄,主要食品还是应该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其他食品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品。
第八大原则:添加的辅食要鲜嫩。父母在给宝宝制作食物时,不要只注重营养,而忽视了口味,这样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发育,为日后挑食埋下隐患,还可能使宝宝对辅食产生厌恶,从而影响营养的摄取。辅食应该以天然清淡为原则,制作的原料一定要鲜嫩,可稍添加一点盐或糖,但不可添加味素和人工色素等,以免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
第九大原则:愉快心理。父母们都很重视宝宝从辅食中摄取的营养量,却往往忽视培养宝宝进食的愉快心理。父母在给宝宝喂辅食时,首先要为宝宝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进食环境,最好选在宝宝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时候喂食。宝宝表示不愿吃时,千万不可强迫宝宝进食,因为这会使宝宝产生受挫感,给日后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二、宝宝添加辅食前要注意哪些问题
消化系统有待发育更成熟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宝宝的消化系统还不能处理奶水之外的其他食物。因为唾液淀粉酶在每个宝宝出生的时候就有,但是一种名叫胰腺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一起,负责消化淀粉类物质的酶,却在至少得在三个月后才形成,六个月以后才充足形成。
因此,在六个月内,宝宝体内虽然有消化淀粉酶,但是它们的量并不充足,而且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宝宝越吸,母乳才会越多
如果减少喂母乳的时间,妈妈的乳汁分泌也就会因为刺激减少而减少,从而导致宝宝无法获得足够的“最佳营养”。除此之外,宝宝的胃容量也比成人的小很多,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占用本来就不大的胃容量,更加难以消化,摄取不了母乳提供的营养成分。
再者,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减少六个月内宝宝的母乳或者配方奶,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情况加重。
要等宝宝推舌反射消失
新生宝宝有一种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推舌反射,这种反射也叫挺舌反射,就是说宝宝的舌头会对进入嘴巴里的固体食物或者硬物推出,以此来防止外来异物进入喉部导致窒息,而这种反射一般会在宝宝六个月左右消失。
如果妈妈过早为宝宝引入固体食物并不会缩短宝宝的推舌反射,仅仅是延迟了宝宝接受固体食物的时间。
新生宝宝都会有一些天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因为让宝宝过早地添加辅食而破坏了这个意识。有些新妈妈不懂得宝宝的推舌反射,会误以为宝宝拒绝吃东西,以为宝宝是饱了,其实宝宝是在拒绝放在嘴里的硬物。宝宝到六个月的时候,进食行为开始由吸转咬,到了7-9个月,才逐渐变成咀嚼。
要等宝宝免疫系统发育健全
六个月前的宝宝肠胃功能还不是很健全,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可能造成食物过敏的现象,而且接触到食物中的病原体可能会增加腹泻和其他疾病的几率。
据了解,美国儿科学会2012年的母乳喂养报告中指出,患肺炎的几率是纯母乳喂养到六个月的宝宝的4倍。纯母乳喂养至六个月的宝宝,比起只喂养了4-6个月的,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细支气管炎重程度减少74%,重感冒和咽喉感染减低63%。
等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形成
绝大多数的宝宝在六个月左右开始会产生接受新食物结构和味道的意愿,也会开始渐渐地喜欢模仿大人吃饭的行为。在这个时候,逐渐为宝宝引入新的口味和食物种类,对于开发和探索宝宝这个阶段的行为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在宝宝还没有意愿吃其他辅食时,强迫宝宝进食,会有反效果,严重可能导致宝宝造成心理阴影。
三、宝宝辅食添加常见的误区
错误1:辅食添加,越早越好!
专家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纯母乳喂养应该坚持到宝宝6月龄”,并在全球范围提倡辅食添加应该在婴儿6个月时开始。其实,宝宝的肠道在4-6个月时才开始分泌淀粉酶,可以消化含淀粉的食物。辅食添加过早只会给宝宝的肠胃带来负担,容易引起过敏、腹泻等问题;而辅食添加过晚则会错过宝宝味觉发育的敏感期,造成日后添加辅食困难。
错误2:辅食添加从蛋黄开始
专家解析
许多妈妈觉得蛋黄的营养最好,所以辅食添加从蛋黄开始,其实首先给宝宝添加的辅食应该是米粉,因为米粉引起宝宝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而且由于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所以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鉴于宝宝在出生4-5个月时体内储存的铁基本消耗殆尽,因此还可以给宝宝选择添加了铁元素的米粉,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错误3:添加辅食之后,不减奶量
专家解析
辅食添加之初,只喂1-2小勺,仅仅是为了让宝宝品尝味道,学吃,学吞咽,至于吃多少量还未提上日程。辅食添加2-3周之后,逐渐加量,并且最终达到替代一顿奶的量。这是辅食添加起始阶段非常重要的一步。
错误4:泥糊状的食物易于吞咽和消化,可以长期给宝宝吃
专家解析
通过给宝宝品尝各种食物,让他体验从流食、半流食到固体食物的适应过程,可促进他的味觉、嗅觉发育。添加辅食其中一个目的是开发宝宝的脑神经——舌咽神经,让宝宝学会吞咽,为日后吃饭打基础。所以在宝宝适应了流食和半流食后,可以尝试给宝宝添加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而不应该长期给宝宝吃泥糊状的食物。
四、宝宝添加辅食时间表
虽然理论上宝宝添加辅食是时间是从4个月开始,但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必须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以及医生建议在宝宝的饮食中添加辅食。一般情况宝宝添加辅食时间表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足月新生儿满1个月,人工喂养儿15天后可以添加浓鱼肝油滴剂1~2滴,到3个月时增至4滴,每天分2次给。
2个月开始宝宝的肠胃可以接受除了母乳外的其它一些汁液。这是可以喂一点点菜汁、果汁,先给1汤匙,以后逐渐增至2~3汤匙,上下午各喂1次。
3~4个月,浓鱼肝油滴剂每天渐增至6滴,分2次给。菜汁、果汁从3汤匙逐渐增至5汤匙,分2次给。
4~5个月,开始吃煮熟的蛋黄。从l/4只开始,将其压碎放入米汤中调匀后喂,等适应后逐渐增至1/2只。4个半月起可尝试喂煮得很烂的无米粒稀粥,每天1汤匙,若消化情况良好从5个月起每天2~3汤匙,粥里可再加半匙菜泥,分2次给。
6~12个月浓鱼肝油滴剂每天保持6滴左右,分2次给。煮熟的蛋黄增至每天1只,然后过渡到蒸鸡蛋羹,每天半只。稀粥可由稀增至半稠,每天3汤匙,分2次给,逐步增加至5~6汤匙。
7~8个月过渡到整只蛋羹。每天喂稠粥2次,每次1小碗(约6~7汤匙),加菜泥2~3汤匙,逐渐增至3~4汤匙。粥里可轮换加少许肉末、鱼肉。母乳或其他乳品每天2~3次,早晚必须喂奶,其他时间段喂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