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养老人文关怀受冷遇
2023年07月25日 静态资讯
“虚拟”养老人文关怀受冷遇
2010年3月,太原市推行“虚拟”养老试点服务,通过社区服务呼叫中心,让众多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家政、物业维修、助医保健、人文关怀、应急求助等服务。
试点启动至今,社区服务呼叫中心共接到服务申请800余件,然而老人们申请的服务绝大部分为家政服务和物业维修,人文关怀服务几乎无人要求。难道老年人并不需要人文关怀?
两年仅一人申请
据了解,“虚拟”养老试点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不能自理的老人等,服务费用由政府给予部分补贴。“两年来,只有一位老人因为没人陪伴过年而申请了人文关怀服务,此外再也没人主动申请。”太原市民政局社区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人文关怀服务主要是给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具体有陪聊天、逛街,为老人读书、读报,特殊节假日问候老人等。但服务推出后,除了工作人员对试点老人进行生日问候外,其他服务几乎无人问津。
“花钱雇人太不值”
73岁的张红斌家住太原市理工大学东社区,老伴已经去世,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日里洗衣、打扫卫生、维修家电这些事,对于独居的张红斌来说都是难题,“虚拟”养老服务推出后,他经常打电话申请上门服务。
尽管经常雇人来为自己洗衣、做饭,但人文关怀服务他却从未申请过。一个人寂寞的时候,张红斌就到小区花园散散步,因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很少与人交流,他常常独自在家喝酒。“虽然一个人在家会感到寂寞,可要花钱买"聊天",我觉得不值。”张红斌说。
和张红斌想法一样的老人有很多。在众多签约“虚拟”养老服务的老人中,大多数都表示,尽管自己需要人文关怀,但是说到花钱雇人聊天、陪着读报逛街,仍然觉得不值得。
观念需转变
目前,对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人文关怀服务主要由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来承担。很多地方的社区都会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到空巢老人家开展交流。但由于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人力、时间有限,终究不能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而“虚拟”养老的人文关怀服务恰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太原市民政局社区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太原市的“虚拟”养老服务中,有很多是无偿或低偿服务,此外,针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低保户家庭老人、困难家庭老人,政府每月还给予50元到100元的补贴。“为了让更多老人受益,我们将进一步规范人文关怀服务。但老人们对这项服务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恐怕还需要转变观念。”
- 上一篇:7个月宝宝拉肚子的原因7个月宝宝拉肚子可
- 下一篇:佝偻病会不会遗传患佝偻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