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刘奭是个怎样的皇帝他和汉武帝是什么
2024年02月18日 静态资讯
汉元帝刘奭是个怎样的皇帝?他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
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乃汉宣帝刘询之子,至于他和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汉元帝刘奭是汉武帝刘彻的玄孙,他应该称汉武帝刘彻为高祖父。汉宣帝刘询一手缔造“孝宣之治”,被后世认为“不负高祖,不输汉武”,然而明知刘奭不可为储君而强立之,恐怕则是他这一生最大的错误。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刘彻驾崩,汉昭帝刘弗陵继位。汉武帝临终前则留下遗诏,要求将刘病已收入掖庭抚养,并将其录入皇家宗谱,这等于是承认了自己这位可怜曾孙的身份。掖庭令张贺曾为刘据家吏,因此对刘病已极为关照,不仅生活起居毫不懈怠,还自己出钱供刘病己读书,刘病己便就此一天天的长大了。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死后无子,大将军霍光等便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然而刘贺在位仅仅几十天,便又被霍光废黜。原为霍光属吏、时任太仆的杜延年,因儿子杜佗素与刘病已交好,因而知道刘病已的性格、学识、品德都是上佳之选,便劝霍光立刘病已为帝。
于是,同年七月,刘病已被迎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先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是为汉宣帝。同年十一月,刘病已立元配许平君为皇后,而汉元帝刘奭便是汉宣帝刘病己和皇后许平君的嫡长子。
明知刘奭不可为储君而强立之,这恐怕是汉宣帝一生最大的错误
汉宣帝刘询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君,他在位期间,西汉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西汉在其治理下达到鼎盛,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而他的功绩,也被后世认为是“不负高祖,不输汉武”,这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
在汉宣帝执政时期,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例如著名的麒麟阁十一功臣。由于他极为了解民间疾苦,于是刘询继位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对外更是联合乌孙大破匈奴,致使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同时平定西羌,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雄才大略之主,却在立储之事上犯下了大错。汉宣帝刘询的原配皇后许平君乃宦者丞许广汉之女,许广汉因罪判刑后,被送到掖庭听差,曾与刘病已同室而居,后在掖庭令张贺的撮合下,将女儿嫁给了刘病已为妻,两人于元凤六年(前75年)成婚,并于次年生下儿子刘奭。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霍光的夫人霍显想让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便趁着许平君怀孕之机,收买经常为许平君看病的女医淳于衍,趁许平君分娩时下毒将其毒死。许平君死后,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于本始四年(前70年)三月被册封为皇后。
不过,由于霍光于地节二年(前68年)因病去世,再加上刘奭乃是刘询的嫡长子,于是八岁的刘奭还是于地节三年(前67年)被立为太子。然而,刘奭“柔仁好儒”,对于父亲“霸道”、“王道”杂治的治国理念并不赞同,因而汉宣帝曾感叹“乱我家者,太子也”,不过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他最终没有更换太子,这是刘奭的一大幸运,但却成为了西汉的一大祸事。
黄龙元年(前49年)十二月,刘询因病崩于未央宫,汉元帝刘奭即位,刘奭在位期间极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开始式微、朝政混乱不堪,民间土地兼并现象开始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最终使得西汉在短期兴盛后迅速走向衰弱。而汉元帝之后的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导致外戚王莽崛起,最终篡汉建新。
- 上一篇:古代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 下一篇:春秋时期实力强劲的越国在战国时期为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