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乐不思蜀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没有反叛
2024年03月11日 静态资讯
刘禅乐不思蜀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没有反叛?
说到刘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刘禅乐不思蜀的事迹广为流传,也因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刘禅成为了昏庸无能的代表,在后人的讨论评价中,刘禅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保全自己性命,实行韬光养晦之计,不得不让人们佩服刘禅的聪明。但是这件事本身存在着很多的疑点,我们可以分析一这件事情的真伪。
司马昭才智过人,识人颇准
首先说一下这件事情的两个主人公,司马昭与刘禅,历史上的司马昭绝对是个很聪明、并且知人善任的人,在魏国名将钟会谋反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一二。在司马昭任用钟会伐蜀的时候,作为司马昭的心腹邵悌很是担心,既担心钟会灭不掉蜀国,又担心钟会有谋逆之心,但司马昭对钟会说的话表明早已看破事态后来的发展,体现了他看人的智慧。
司马昭认为钟会与自己对蜀国看法相同,灭蜀肯定能成功,“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司马昭认为蜀人因为灭国肯定吓得胆破,不可能与钟会共事,魏国将士因为灭掉蜀国后肯定会因为思乡心切,反对钟会的反叛。后来果然事实如同司马昭预料的一样,钟会反了,魏国的将士多数没有跟从他的谋反。
乐不思蜀这个故事来自于东晋时期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这则故事在《三国志》中引用了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同时期的陈寿对这件事只字未提,而东晋的习凿齿却在《汉晋春秋》中有完整记载,因此这个事件怎能不让人生疑。
所以,私认为乐不思蜀这个故事类似于《世说新语》,作品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刘禅描绘成了一个昏庸不堪,只知道安于现状的形象,也符合安乐公的身份,反映了蜀国灭亡的原因,达到一种合情合理的统一。
- 上一篇:感染甲流大部分都是轻症吗
- 下一篇:李善长手中握有免死金牌李善长为什么还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