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权威为何最终会荡然无存
2024年04月01日 静态资讯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权威为何最终会荡然无存?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周王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春秋时期,虽然周王室的权威有所下降,比如楚国等大国,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但是,对于大部分诸侯国来说,还是不敢和周王室直接抗衡的,特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等中原霸主,更是经常需要借助于周王室的旗号,以此来争霸中原。
最后,在三家分晋之后,战国时期正式开始。正是因为三家分晋,为田氏代齐提供了模板。在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之后,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雄分别是秦国、韩国、魏国、赵国、燕国、楚国、齐国这七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间互相征伐,已经完全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了。也即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等诸侯之间的作战,往往会打着周王室的旗号。可是,在战国时期,不管是长平之战,还是五国伐齐,基本上都和周王室没有关系了。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春秋末期,天子号召力已弱,但仍可号令鲁、燕、宋、郑等诸侯,使齐楚不敢欺周。
周威烈王承认三家分晋后,后来周王室所在的君主,也承认田氏齐国取代姜氏齐国,齐晋皆为西周开国时的重要成员。作为天子的周威烈王支持三家分掉晋国,使周王室少了一座靠山,又引发了田氏代齐,自此燕、楚、魏、赵、韩、齐、秦纷纷称王,不复春秋五霸尊王攘夷之事。换而言之,正是因为周威烈王不敢拒绝三家分晋,导致周王室从此再无翻身之日。当然,对于周威烈王,当时也没有拒绝三家分晋的底气和实力,不过,面对三家分晋这一违背宗法制、分封制的行为,周威烈王一点也不敢仗义发声,显然让其他诸侯国更加看轻周王室。最终,伴随着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周王室的天子权威最终在战国中期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