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微电影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是从

2024年04月01日 静态资讯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是从哪里得出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关于唐代“以肥胖为美”的说法相沿已久,俨然成了人们的文化常识。但是史书上从来没有如此说过。人们认为唐代“以肥胖为美”,主要是根据杨贵妃的体态和唐人的仕女画,再加上后人的文学作品所得出的结论。

那么,你也许会说,不对啊,杨玉环是四大美人之一,她不是很胖吗?

事实上,关于杨贵妃身材肥胖,文献中确有记载。如《开元天宝遗事》说她“素有肉体,至夏苦热”。但是杨贵妃再胖也不可能胖到哪里去,顶多是微胖而已,何以知之?我们再来看另一文献,根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微有肌也”什么是“肌”,《说文解字》说:“肌,肉也。”而唐人诗句里出现的“肌”多指肌肤,如杜甫《丽人行》里云“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牧《阿房宫赋》云“一肌一容”,李朝威《柳毅传》云“肌肤之所浸渍”。所以“微有肌也”就是说稍微有点肌肤,可见就是微胖。

况且我们知道,杨贵妃经常要跳《霓裳羽衣舞》,如果身材过于肥胖,是无论如何也跳不动的。至于说她体胖惧热,更是事出有因,同样是《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她有肺热的毛病,所以清晨经常要到花园里去吮吸露珠,滋润喉咙。另外,每到夏天,她还要在嘴里含一块清凉的玉鱼。这些材料都说明杨贵妃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胖,只是微胖而已,至于说她“体胖惧热”更是无稽之谈,微胖基本是不会太热的,之所以体热是因为她自身体质的原因,我们不可把二者习惯性地联系起来。

我们今天常使用一个成语,就是“环肥燕瘦”。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专家考证,这种说法始于苏轼。他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写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增!”于是“环肥燕瘦”这一成语便流行开来了,这样二者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知道苏轼本人的体形不算高大,且非常喜欢吃肉,所以肥胖是免不了的。他的肥胖是出了名的,为此还多次遭到别人的调侃。苏轼在这里突出“环肥燕瘦”,恐怕也是因为自己体胖,故想把杨贵妃引为“同调”吧!但苏轼无论如何是没有见过杨贵妃的,因此他臆想杜撰的成分较大。

而李白则是见过杨贵妃本人的,他也写诗描写过杨贵妃的美。如在《清平调三首》的第二首写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红装。”赵飞燕的身材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能够跳“掌上舞”,可见是多么的苗条。而李白在这里将杨贵妃比作赵飞燕,如果杨贵妃果真很胖的话,李白把她比作赵飞燕多少是有些不合适的,还有点讽刺意味。既然如此,杨贵妃为何不发怒呢?我们知道李白写完诗以后,杨贵妃还是很高兴的。

此外,如果文字记载不可靠的话,我们不妨看看唐人的宫廷画和仕女图。我们以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例。在《步辇图》里,共有九个仕女簇拥着唐太宗前进,有抬撵的、打伞盖的、执扇的,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些宫女的身材都是非常纤细的,根本谈不上肥胖。即便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里,一些女子体态略显丰腴,但那不过是已婚的贵族妇女的雍容华贵罢了,况且她们都是些少妇,已经不是二八妙龄的少女了。再退一万步说,这些妇女尽管丰腴,但体态还是很轻盈的。

我们也可以想见,我们常常说“盛唐”,但唐代的盛世的却没有多长时间,大部分还是衰落的。况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即便再是盛世也不能和我们今天比,在今天尚有吃不饱饭的情况,何况唐朝呢?即便唐朝有过“以肥胖为美”的审美风格,也不是普遍的,仅限于贵族,且多是已婚妇女,但她们再胖,也只是微胖而已。至于说普通人家的女子,能够吃饱饭已经不错了,还怎么能奢求丰腴呢?这也是我们所看到的《步辇图》的宫女形象和白居易笔下“杨柳小蛮腰”的小蛮为何那么纤细的原因。因为她们都是出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代表了一般老百姓家女子的形象。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

昆明国旅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