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族蕃将的地位在唐代有着怎样的转变与安史
2024年04月01日 静态资讯
外族蕃将的地位在唐代有着怎样的转变?与安史之乱有什么关系?
在唐代历史上,外族蕃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部分学者认为,蕃将在唐代历史上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影响着大唐的兴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作为继秦汉以来另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融合的历史成果,深受胡汉两种文明的影响。再加之唐初统治者鲜卑化的倾向明显,与少数民族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接受胡人将领。蕃将在唐300年左右的历史中为国家统一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安史之乱前的唐代蕃将
1.蕃将入朝
高祖武德初年就开始任用蕃将,唐初蕃将参与了统一战争,但此时蕃将的政治地位还较为有限。唐代统治者真正开始大规模的任用蕃将应该是在贞观年间。
贞观四年太宗平定东突厥后,采取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众迁移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地区安置,同时“选其酋长,使入宿卫”,“其酋首至者,皆拜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因而入居长安者数千家”。
在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从郭子仪入关作战,任朔方军左武锋使,在安史之乱最后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战乱平定不久,他却走上反叛道路,《新唐书》记载,“广德元年(763年)八月,仆固怀恩反”。导致他叛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结语
安史之乱历时八载,国家的政治、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战乱结束后,整肃纪纲、稳定统治成为当务之急。为平定战乱,国家权柄下移,为了将权力收归中央,战功卓越而又身份敏感的仆固怀恩成为当时代宗最好的选择,仆固怀恩之乱是安史之乱后君臣之间相互猜忌,蕃将受到猜疑与排挤的最好体现。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朔方军军功卓越,“自燕盗以来,惟朔方多军功,内以遏不轨,外以扼胡虏,故朔方之于朝庭,犹手足之悍头目,不足过也”。
- 上一篇:影视中常出现的八府巡按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 下一篇:张九龄有哪些功绩为何历史评价颇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