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有哪些为何最后会失败了呢
2024年04月01日 静态资讯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有哪些?为何最后会失败了呢?
明朝万历年间的改革运动,如果能够进行下去的话,说不定能挽大明狂澜于既倒,但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在经历了甜蜜的开局之后,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还是失败了。
《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某个时期的国情:“中外乂安,海内殷阜”。乍看应是出现在王朝早期的太平恢弘的景象,而事实上,这是描述晚明万历年间的一句话。是的,在明末暮气沉沉的最后生命里,还有过这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回光返照”,让行将就木的朱明王朝又奇迹般地矍铄了一把。可惜的是仅仅是回光返照,并没有起死回生,这场发生在万历年间昙花一现的短暂繁荣,就称为“万历中兴”。
万历年间大明得以这番“中兴”,必须要归功于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是万历朝初的内阁首辅大臣,同时也是前文提到的年幼登基的万历小皇帝学习与工作的严师,《明史》评价此人“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就是说他精明能干,且城府极深——乃一代政客的必备素质。张居正正是凭着自己如此的精明和过人的才智,得到了小皇帝的敬畏和皇帝母亲李太后的尊重支持,小万历即位后,随着高拱的倒台罢官,雄心勃勃而强悍能干的张居正正式登上内阁第一把手的首辅大位,因为年幼的皇帝还无法亲政,作为天子之师、文官之首的他便掌控了朝廷政治中心的运作大权。针对明末国库空虚、政治废弛、朝政混乱的无数弊病,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张居正改革,简单说来就是经济上重新丈量土地,改善土地兼并严重的状况,颁布“一条鞭法”,将赋税和徭役合并,统一征收银两,这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明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政治上严格考察官员政绩,辞陈用新;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优秀将领,平外患固边防,并且大力训练军队,提升了不少明军的战斗力。我们可以看到,这番脱胎换骨一般的诊治,疗效很不错。官员队伍更新,官僚系统升级成功,强大的cpu带动国库的积银成函数增长,有钱了的大明帝国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挺直腰杆,把以前欺负自己软弱而常来门口抢剩饭的邻居小倭一脚踹回他的蜗居。朝政又清明起来了!社会又繁荣起来了!张大人的所作所为用“力挽狂澜”来形容绝对不过分,他将一个萎靡困顿的帝国整出了一个崭新的辉煌时代。
然而,正当首辅大人热火朝天地奋战在改革第一线时,他家里出事了。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
呵呵。这也是为人不易之处啊,你有了过人的能力胆识,却因为没注意到自身修养、做人哲学,也会不慎侧翻,千万不要忽略个人和身边的重要性,指点江山做大事之外,尽量少地留给反对你的人致命把柄,这是张居正的教训、为人的巧妙,却也是人生的难题。
在张居正被抄之前,皇帝的实时监控——太监冯保已被放逐南京,罪名主要是贪污纳贿,这家伙被抄出百万金银,无数瑰宝,是张居正家的十倍之多,万历念及旧情把他扔到南京做了个闲职,慢慢终老。没有了配合同志的李太后只能任由儿子收回大权,自己退居后宫,对他反攻之举毫无办法——儿大了管不住了啊!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件事的中心,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上来——万历。万历在张居正改革从头至尾的过程中都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似乎就是在官员们的操纵建议中完成对事情的处理的。但事实上,这就是他最特别最可怕的地方,看上去平静,暗中却用力使得事情朝他希望的方向发展。
母亲、冯保和张居正对他的束缚,无疑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待其成长到十几岁走向成熟实际还很青涩的阶段,对自主、独立的渴望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的内心强烈地自我暗示,我本是一国之君,可我为什么没有独断的权威。但想归想,被约束惯了的万历还不敢直接顶撞老师甚至母亲,传统圣哲之道的长年教诲熏陶也让他养成温良恭俭让的作风,愤愤不平的同时,只是在忍让守礼的外表下,萌芽了一颗阴暗的种子。这种子伴随了他一辈子,成为他清算他的教育团队,以及后来许多事件错误处理的根源,在他本就老成精明的心中植下更深的沟壑,这颗种子,就是万历不能忽视的严重的性格缺陷:自私、贪婪、散漫。他越表现得大智若愚、不动声色,越有着明白不过的计较,他的精明在那颗阴暗种子的导航下很可能带给他的统治南辕北辙的效果。
就拿这一场“万历中兴“来看,他对于张居正等人的不满,殃及到了改革上,使得改革功绩随着对张大人的查抄逐步灰飞烟灭。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战国时期同样著名的改革——商鞅变法,重用商鞅的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因为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与商鞅有过怨仇,同时也忌惮他权重仇多,将他车裂处死,而最关键的是,惠文王虽因恨杀了商鞅,却完整地保留、维持了他变法的内容,使秦国继续强大,最终统一天下。相似的历史情境,万历小哥则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否定了恩师不说,压根没有珍惜这千古难求的名臣倾尽全力给他创造的宏伟大业,他的自私散漫在其深重心机的辅助下,让明王朝与一个重生的机会擦肩而过。
由此可见,万历虽然有了治平的聪明,但在成熟的过程中并没有培养出一个帝王长远沉稳的胸怀大略,他只记住了三角教育团对他的压力,忍耐中把心思都花在怎样冲破藩篱上了。这最终影响了他整个四十八年的统治生涯,以及他整个人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