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三字经生活常识三字经里的传统文化
2024年04月26日 静态资讯
一、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古典文献当中最早的顺序记载是《尚书洪范篇》。周武王把商代的最后一个王商纣王推翻后,建立起周代。建立之后武王不知道怎么治国,忽然间想起一个人,并且决定向这个人请教,这个人是谁呢?他其实是商纣王的堂兄箕子。这个箕子特别了不起,他懂得治国之道,而且也愿意帮帮助武王。箕子就给周武王说治国实际上有九种方法,概括说就叫"洪范九畴"。洪就是大,范就是规范、规则,所以叫"洪范九畴",是九种大的方略、规则,其中的第一种就叫五行。即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二、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五谷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五谷通常指稻(水稻)、黍(黎米)、稷(黄米或小米)、麦(小麦)、菽(大豆)。
而在《三字经》中多增加了一种作物——粱(高粱),把这六种作物称为六谷。
三、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外界事物深深影响着对我们情感,一个人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喜怒哀乐就成为我们最常见的情绪表现,但是很多人有时并不是很能敏感地感知自己的情绪的变化,甚至有些情绪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比如说"恶"和"怒"。 古人认为人在"怒"和"哀"这两种情绪"将至而未至"之际,也就是情绪还没到"怒"和"哀"的饱满状态时,中间还会产生"惧",这样六种情感又被细分成了七种,这就是"七情"的由来。
四、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八音是我国古代乐器的统称,依制成乐器的不同材料来区分金包括钟等,石包括磬等,土包括埙等,革包括鼓等,丝包括琴、瑟等,木包括柷敔(ㄓㄨˋㄩˇ)等,匏包括簧、笙等,竹包括箫、笛等。这八类乐器有条不紊地协同合奏,产生美妙和谐、悦耳动听的乐音。《尚书.尧典》中称为"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五、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这是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先后选择了马、牛、羊、鸡、狗、猪进行饲养驯化。"牛能耕田,马能负重,羊供备祭器,鸡能司晨报晓,狗能守夜防患,猪能宴飨宾客。这六种动物直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