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的观点可能是生活常识社会性动物读书笔
2024年04月26日 静态资讯
人们都会对自己的行为、信念和感受加以辩护。当人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有任何可能,都会尽力让自己(或者他人)相信所做的事情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个人看法:这点让我想起了我妈,每次她都会很坚定的为自己的行为做辩护,虽然辩护的理由在其他人看来毫无逻辑可言。另外其实回想一下,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是这样的,只是有些人程度高,有些人程度低。带给我的思考是当事情(无论是好是坏)发生时,先抛开和自己的关联,单纯的考虑事情的合理性,否则很容易陷入自我辩护中。
当表扬针对的是儿童的努力而不是天赋或能力时,它所产生的作用最大。个人看法:所以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不应该表扬小孩聪明而是TA的努力。
采用严厉惩罚来威胁一个人不去做TA喜欢的事情,必须不断地进行干预和警告。个人看法:这点大家可以想想醉驾,除了严厉的惩罚,还有不断的宣传教育以及警告。
严重威胁并不能有效阻止孩子们的行为,但轻微威胁的影响却可以在几周后仍然阻止孩子们的行为。个人看法:所以在教育小孩的问题上,过于严厉的手段并不一定奏效,可以考虑轻微威胁的方式。
失调理论会预言:如果一个人为达到目标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那么这个目标对TA而言,会比那些付出了很少努力或着根本没有付出努力便达到了同样目标的人,更具吸引力。如果一个人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或者目的,有过某种困难或者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个目标或者目的便会更有吸引力,这一过程被称为为努力进行辩护。个人看法:回想下自己在生活工作中,付出了很大努力而达成目标,确实是很有成就感,而那些能轻易能达成的目标,会觉得不过如此。这个理论应该也可以适用于团队管理,为团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然后整个团队为之付出努力,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结果。
人们不可能做出某种残忍的行为而内心不受伤害。当一些不幸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倾向于从环境方面进行归因;但当我们看到同样的不幸降临到他人头上时,我们倾向于从那个人个性中某些固有的弱点进行归因。个人看法:总结来说就是自己做的不好不是自己的问题主要是环境得问题,如果是别人做的不好,那肯定是TA自己的问题,这就是人的双面性,大家可以回忆下自己的过往,肯定有过类似的时刻。
一个人在得知自己将不可避免地与另外一个人呆在一起,会强化这个人的正面形象,或者至少淡化TA的负面形象。一句话,人们倾向于从最好的方面去看待那些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个人看法:这就是那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侧面反应了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消极方面的忽略可以成为一种适应策略。但有时这种策略也可能被证明是灾难性的。假如我十分清楚将要爆发一场地震,我怎么才能为自己在一个不安全的宿舍里活下来辩护呢?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否认将要爆发地震,而且不去想它。对不可避免的危险事件进行自我辩护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安慰。但是假如他们妨碍人们采取行动来增进自己的安全,那么从长期来看这种反应是致命的。个人看法:所以怕什么就去做什么,直面自己的恐惧,虽然要做到挺难的。
自尊心强的人更可能拒绝做不道德的事情的诱惑,因为行为不道德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失调。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很可能会在玩牌时作弊,回家生闷气,或者做出许多与自己自视很低相一致的事情。由于感到自己是品味不高的人,人们便会做出一些品味不高的事情。个人看法:所以有时候对自己的认可还是挺重要的,对自己认可提升了自尊心,就很可能不会做出一些品味不高的事情。
家长和教师应当特别警惕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孩子和学生的自尊造成深远的影响,尽可能采取措施帮助个体学会尊重和喜欢自己。个人看法:结合之第二点,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夸孩子的努力,帮助TA学会尊重和喜欢自己。
当一个人的自我陶醉式自尊收到批评的威胁时,TA会攻击批评者以尽力获得平衡并修复受到威胁的自我形象。当那些人的自傲收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会愤怒而且会表现出比常人更多的攻击性。自我陶醉式的高自尊心,根本不是真实的高自尊,它是一种建立在不安全感之上的脆弱的自我吹捧。个人看法:所以要警惕骄傲,谦虚才能使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