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能不能教生活常识呢上课后服务的种种弊
2024年04月26日 静态资讯
从有了课服,小学从早晨7:40到晚上5:30放学,孩子在校近10个小时。
一个成年人,每天在单位工作十个小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孩子回家,可能还要写课内外作业,孩子成了学习机器,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太累,压力太大,影响身体健康,眼睛加重近视。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社会才是个大课堂。孩子的生活,只有家和学校两点一线,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忽视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
不上课服,3:30放学,家长领孩子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让孩子跑跑跳跳,看看风景,观察周围生活,哪怕一起逛逛市场去买菜,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人,让孩子有不同的体验,多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生活经验,生活中才有大智慧。
一起做些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培养孩子的毅力。冬季一大半孩子反复感冒发烧,说明体质严重下降,没有抵抗力。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的生活太单一,枯燥,没有新鲜感,容易厌学,没有学习热情与动力,课堂上无精打采,没有学习效率,家长再给报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钱花花流出去,孩子一直在疲劳战术,没有效果,一点都不意外。
不上课服,时间充足,孩子有自主时间,看看书,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
让孩子做些简单家务,让孩子有家庭责任感,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关心体贴和回报。父母大包大揽,孩子啥也不会,啥也不懂,孩子成了没有情感的淡漠机器。
孩子也有情感的需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整天在校,孩子与家长亲密的时间缩短了,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交流沟通,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沟通中,了解孩子,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也增进感情。
孩子整天在校,剥夺了孩子很多生活的乐趣。
想想,孩子上了初中,学习任务重,一整天在校,晚上学到半夜。高中住校,家长更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上大学离家,然后工作,成家。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只有小学阶段,还可以自主。为啥不多陪陪孩子。还给孩子一个简单、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