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贩的生活常识七旬老太沦为毒贩这个常识家
2024年04月26日 静态资讯
日前,北京海关截获一可疑包裹,从包裹里搜获国家管制的精神类药品。
这是北京海关在一周时间里连续查获的第二个可疑包裹,包裹里除了衣物外,还夹杂着可疑药片。
包裹的发件地址相同,收件地址也相同,收件地址在河北省唐山市,收件人姓江。
工作人员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判断,两次包裹里装的药片很可疑。
经过鉴定,包裹里的蓝色、白色药片叫依替唑仑,是我国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长期服用人体会产生依赖,有极强的副作用。
按照包裹上的地址,民警来到了河北省唐山市某小区。不久后,正在蹲守的民警发现一位步履蹒跚的大妈来取快递。
果不其然,这位大妈就是江某某,今年70多岁。见到突然出现的民警,江某某辩称,这些药是自己在国外的女儿寄给她使用的,但对于药品的成分她并不了解。
随后,民警来到江某某家进行搜查,发现在她家里还有大量的国家管制药品,包括氟硝西泮57粒、唑吡坦100粒。
看到家里摆放的库存,江某某只好交代。她说,女儿长期在国外定居,通过女儿牵线搭桥,江某某认识了王某某,此人在国外长期从事药品批发零售的生意。
据江某某供述,自己身体一直不好,需要长期用药,之前都是女儿从国外寄回来的。
认识王某某以后,她充当起王某某在国内的中转站,收到包裹后将药片分拣打包,寄给全国各地的买家。幸好海关及时截获包裹,避免毒品流向社会。
最终,江某某因犯走私毒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不久前,王某某回国后也已经被北京警方抓获,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
药物到毒品的界限,有时只有一步之遥。根据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程度,我国将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精神药品,实行严格管理,有些精神药品参照毒品管制。
提醒大家,无论男女老少,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切勿随意购买、邮寄精神药品出入境,谨防触犯法律。
来源:南京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