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福州苎麻

提问的生活小常识20个灵魂发问以及为什么

2024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如果给任何人一个机会,向绝对真理的掌握者提问一个问题,再把这些问题做一个合集,可能就是《人类知道的太多了》这本书的目录。

这本书由斯坦福机械工程博士、科普漫画家豪尔赫·陈和粒子物理学家、科普达人丹尼尔·怀特森共同完成,多维度的标签属性赋予两位作者高屋建瓴但又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禀赋,也为科普内容的权威性增强了保证。

整本书的形式是漫谈式的发问,每个看似无解却又令人好奇的问题下,是作者和漫画家从前沿的专业物理学的角度尝试讲解答案。“人类还能生存多久?”“来世有可能存在吗?”“我们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吗?”这些问题仿佛从科幻电影中而来,前卫而深刻。

与初中到大学教育中所学的通识性物理学教育不同的是,这里所讲解的物理理论是以问题为核心向外发散,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命题串联起启发读者共同思考的路径,因此你可以在任意一个章节中,发现实际知识体系跨度很大的几种理论相互碰撞,这是在严肃的物理学书中、甚至在大部分的物理通俗读物里所难得一见的。

显然,唯有作者对知识体系融会贯通,专业知识雄厚广博,并且彻底打通任督二脉,方能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对物理爱惧交加的工科生,我体验尤深。

“设问式”的科普于普罗大众而言并不陌生,最熟悉的形式可能就是小时候几乎人手一套的“十万个为什么”,时至今天,孩子们仍在读着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来建构对刚刚步入的世界的理解,成年人何不继续提问“为什么”,来跟上人类对前沿问题认知的步伐呢?

在中学阶段曾经读过一本很“酷”的书《上帝掷骰子吗?》,由此开启了我对理工科持续至今的兴趣,读《人类知道的太多了》时,让我找到了当年阅读最纯粹的乐趣和体验。它的“酷”和“极客”体现在并非用已知的答案回答问题,而是用逻辑和对当前前沿成果的客观描述来解释问题和启发思考,因此比起答案确定且唯一的儿童青少年科普,更能锻炼科学思维而超过汲取科学知识,这是适合成年人的科普。

这一用意在最后一个问题亦即最后一章节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我们为什么要问问题?”是啊,为什么呢?哲学,即“爱智慧”最初就是向世间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发问,才有了无数次的探索和人类越来越丰富的知识库,在这一过程中物理学诞生,研究世间万物的道理。问题是一切的开始。这也就是问题的原因。作者这段说得更好:

“正式对意义和背景的探索赋予这些问题巨大的力量。我们不只想知道一个答案,我们更想理解它,因为这种理解改变了我们对存在的定义。它可以把我们从以为正在生活的舞台上带下来,揭示出我们一直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舞台上跳舞的事实。”

这段读得我心潮澎湃,恨不得连同上下文整段背诵!原来物理学从“爱智慧”中孳生,未来也会殊途同归——寻找意义,思考我们是谁。

最后依旧说一下装帧,全16开的开本看起来很舒适,虽然书是漫画+文字的形式,但不必担心漫画喧宾夺主让内容单薄,相反,漫画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不少于文字,并且以图绘示意的形式代替真实图片,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重点,图文可以说相得益彰。排版、纸张、装帧无一不令人感到舒适,是一本六边形的科普读物。如果你喜爱科普,不要错过这本书。

(2022.11.16)

前卫编辑部

空中美语期刊官网

农业技术与装备邮箱

进展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