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盐城生活常识防患于未燃盐城发出消防
2024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菲)掌握多少消防安全常识与技能、平时哪些危险举动与不良习惯极易引发火灾、遇到火灾时能自救并安全逃生吗……2月26日,盐城市教育局和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发布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及家长的信,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朋友们能够切实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自防自救本领,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
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不当使用也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购买电动车及配件时要查验资质,远离“三无”产品。充电时务必选择适配的充电器,避免在室内或易燃物附近充电。电动自行车千万不能进楼入户,不得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或将电池带入室内。不要私拉乱接电源线,杜绝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同时确保电动车停放在指定的安全区域。一旦遭遇电动车火灾,按“小火快跑、大火避险”的原则科学逃生,注意躲避高温有毒烟气。
“三清三关”记心中。不要在家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燃放烟花爆竹时要到可燃放区域并选择空旷地带,远离周围建筑和可燃物;切勿在厨房、阳台公共走道、楼梯间堆放杂物,及时清理室内杂物。离家外出时,做到“三清三关”:清阳台、清走道、清厨房,关火源、关电源、关气源。
安全使用电器设备。用电要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等措施,确保供电安全可控。注意使用3C认证的合格电器产品,不在室内或楼道内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用电,电器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一定要做到人走断电。经常检查电器、接线板等用电器具,查看有无异常现象,如有,一定要及时更换。
厨房动火不离人。厨房用火做饭不离人,确保人走关火;发现燃气泄漏,切勿触动任何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要迅速关阀门、开门窗通风;油锅起火切勿惊慌,要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锅盖,从起火油锅的侧面进行覆盖,或利用切好的大量蔬菜或其他生冷食物,沿着锅的边缘倒入锅内,扑灭油锅明火。
取暖设备要留心。使用电暖器取暖时,要与家具衣物等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在电暖器上覆盖、晾晒衣物。使用炉火、电暖器、电热毯取暖等过程中要有人看守,做到人走电断火灭。
安全管理易燃易爆物品。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实验中需使用易燃易爆物质,应先了解和掌握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严格规范操作。易燃易爆品存储必须严格符合安全规定,做好防火分隔,不同性质的易燃易爆品要分开存储。实验室内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指定专人管理。使用酒精灯时要坚持按规程使用,家庭使用酒精消毒时应远离明火,不向电气开关、插座、电源等带电设备喷洒酒精,存放时要远离火源、热源。
关注“一老一幼”。未成年人要增强消防安全意识,爱护身边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培养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尤其要杜绝危险行为,比如玩火、私自用危化品开展小实验等。老人不在卧室、沙发上吸烟,家长要减少居家吸烟,不要卧床吸烟,烟蒂要妥善处理,严禁高空抛掷烟蒂。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大型购物商场、娱乐场所或酒店等公共聚集场所时,留意“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位置,要远离不符合资质或有明显安全隐患的场所。帮助老人孩子掌握火场逃生技能,清楚住宅周围环境,熟悉逃生路线;逃生时先观察是否具备安全疏散条件,如无法自行逃生,寻找安全区域避险,及时报警并等待消防救援人员救援,被困室内时应做好防止烟气进入室内的措施。
会使用常见的消防设备。当前,家庭火灾事故多发,但家庭常用消防设备的配备意识不强。如有必要,家庭可选择性配备消防预警、救援和逃生设备,努力配好且会用,主要包括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家用灭火器、逃生索、强光手电筒、简易防烟面具、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火灾逃生面具)、消防灭火毯等。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场景做好家庭疏散逃生预案和演练。
同日,盐城市“双减”工作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还向广大家长朋友发出关于参加校外培训的安全提醒,要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加强对孩子防火、防水、防电、防交通事故等日常安全教育,切实强化孩子安全意识,培养孩子遇险逃生自救的能力。教育孩子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后,注意观察安全出口位置和疏散通道,遇到突发事件不慌张,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沿安全通道有序撤离。要坚决抵制各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参加培训前重点关注机构安全情况,参培途中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积极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监督。
按照《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严禁使用彩钢板建筑,以及在投入使用后擅自搭建、改建、扩建;严禁在外窗、阳台、安全出口等部位设置影响逃生、灭火救援的铁栅栏、广告牌或门禁等障碍物;严禁擅自停用、关闭、遮挡消防设施设备,埋压、堵塞、占用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严禁在培训场所内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等。
为扎实守牢校外培训安全底线,盐城市将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大排查,如果发现有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安全隐患,请及时向培训机构所在地区相应主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