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普及生活常识的意义幼儿园开展科学实
2024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幼儿园是科学家诞生的摇篮。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每个人在他幼年时期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因此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是不容小觑的。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的意义如下。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好奇心,促使幼儿去探索、观察、尝试、发现,表现出对科学的求知欲。但是这种好奇心在一般情况下会被忽视,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能让幼儿的好奇心不断地得到满足,让幼儿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及科学教育活动充满兴趣,并在老师的帮助、鼓励、指导下不断的使偶发的不稳定的好奇、兴趣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进行各项认知活动,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还能对幼儿成长后正确的对待周围事物、对待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鸡蛋上不动呢?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面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面,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出小鸡的。
天快黑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不动,身上、头上也沾有不少草叶。家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孵什么蛋,快点出来!”爸爸大声呵道。
“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呵斥道。
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他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小鸡来,但通过这次孵蛋活动增长了知识。
英国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受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
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在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认真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许多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应从小培养。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小实验,引导幼儿对实验内容、方法、材料、形式等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进行自主探究,可为幼儿喜爱科学、探索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终身求知欲和探究的兴趣。
二、有助于训练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实验能将“科学知识原理”转化为趣味性、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深入浅出,将科学知识还原为最浅显的生活原理,最深层次激发孩子的联想。由于没有“经验”的束缚,孩子通常异想天开,通过比较不同事物,能够产生联结性思考,学会举一反三。
但除了知识原理,实验带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有联想思维到发散思维,再到逻辑辩证,养成用不同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和“科学态度”(好奇心、客观、细心、耐心、团队协作)。这些都是科学探索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孩子在学习中所能培养和建立的能力素质。
思维是一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决定着孩子将来事业的发展。纵观国内外各界的领袖,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非常卓越的思维能力。哈佛大学有句校训:人的成功除了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对于孩子思维的发展,主要分为“运动思维”(3岁以前)、“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训练侧重点,在课程设计和引导方式上也有区别。
另外通过孩子动手实验,不仅可以满足他们贪玩好动的天性,更可以使他们在实验的“观察——假设——实验——结论”完整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通过科学教育、科学实验的部分,再加上老师引导的部分,让幼儿建立重要的未来竞争力,这是我们希望教给孩子的内容。科学包罗万象,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去活化我们下一代人的思维,这才是我们国家提倡“科教兴国”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都希望孩子从小就具备很强的未来竞争力,同时又不希望给孩子压力,而“科学”对于孩子来讲,是神奇的未知领域,好玩的科学实验会深深地吸引他们,所以孩子不仅不会感到丝毫的压力,反而会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好奇、贪玩的天性。
美国研究者马克·罗森茨韦格等3人联合进行了脑变化的对比实验。他们为老鼠创设了两个环境:A环境是单调、重复、乏味的;B环境是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在B环境中,许多物品日日更换,老鼠每天和同伴一起玩耍。
几周以后,研究者们发现,B环境中的老鼠大脑皮层比A环境中老鼠的厚100%。他们得出如下结论:繁忙又复杂的外部环境会改变大脑内部的物理结构。
科学实验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丰富性、新颖性、连贯性和趣味性。幼儿园开展的科学小实验活动,是幼儿感兴趣并且能集中注意力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体验。在参加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与老师互动,而且与小伙伴互动,还与实验材料互动。
实验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幼儿的大脑得到开发,促使其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幼儿学习科学实验的目的,除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
经过科学家研究证实,3~10岁这个阶段,不仅是孩子智力的高发期(8岁前将完成80%的智力发育),更是孩子建立思维、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一个人的思维和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而一旦养成,孩子将受益终身,会让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更有效率,头脑更加灵活,能像领袖们一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与同伴合作沟通的能力
很多小实验是需要多个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每个幼儿负责操作的那一部分都需要认真观察、记录。只有每个幼儿都做好了,最后得出的结果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
实验时小朋友之间合作学习是幼儿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不仅使幼儿“学会”“会学”,而且使幼儿“乐学”“好学”。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定交流时间,教会一定的交流技巧。
小朋友通过组内交流能增进互相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幼儿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小班幼儿通过科学实验,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中班幼儿通过观察、提问、思考,能表达出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大班幼儿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尽管幼儿的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幼儿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四、有助于幼儿的创新意识升华为创新能力
科学小实验使幼儿的思维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想法在成人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
我们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去鼓励和赞扬。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棒!真聪明!可以试一试,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简明扼要地对幼儿发出语言暗示,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能帮助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
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激情。幼儿的创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胆又精心引导下才能得以激发。
幼儿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必须通过一定方法才能实现。要教给幼儿多种创新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大胆联想的思维方式。要常用科学家的故事鼓励幼儿,如牛顿推理出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平时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联想而形成的,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教师应设法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让他们跳出常规的框框解决问题;还应该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引导幼儿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侧向等过程。这样做,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促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更多幼儿科学教育知识请关注大宋文正教育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