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液压元件

生活小常识实用小妙招教案精彩备课教案三年

2024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精彩备课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

《智慧广场—倒过来推想》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65-66页《智慧广场—倒过来推想》。

【教材分析】 本“智慧广场”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示意图、线段图清晰地把握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唤起学生解决有关问题的经验,从而有序地展开思考,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画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不同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列表、画图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倒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2.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难点】 在正确运用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两道题目)

(1)小明今年10岁,他的年龄乘4再减去8岁是多少?

(2)袁老师的年龄乘2,再加上10,正好是100,袁老师今年多少岁?

谈话:同学们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1: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顺着条件一直到问题,这是正着推想。 预设2: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从结果往前倒着来推想的。

谈话: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数学上是一种逆向思维,我们把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者方法叫做-----倒过来推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倒过来推想)

2.出示情境图:

谈话: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

【设计意图: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通过“计算年龄有关的问题”实现对已有经验的唤醒,为倒推策略的探索提供了清晰地新旧知识间的“联络点”,促进新认知的有效建构。】

二、初步体验,明晰策略

1.分析题意:

谈话:在题目的信息中,有一个新的单位名称是“升”,它是表示液体体积的单位,我们到六年级会正式认识它。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单位? 预设:在饮料瓶上见过这个单位。

2.画示意图分析问题:

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可以将豆浆发生变化的过程演示一下。 展示交流,让学生明白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数量间的关系。

谈话:我们用整个长方形代表什么?

预设:用长方形表示原有的豆浆,不知道有多少升。 谈话:那卖出一半,怎样表示?剩下的一半又怎样表示?

谈话:这一部分是怎样的一部分?

预设:这一部分是再加入10升。

谈话:谁能上来给大家指一下,哪一部分是现在的28升?这28升是怎样组成的? 预设:28升是原来豆浆的一半加上10升.

谈话:那谁能根据示意图来说说怎样求原来豆浆有多少升?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预设:先求这桶豆浆的一半是多少。28-10=18(千克)再求原来这桶豆浆有多少少千克。18×2=36(千克)

3.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画示意图来分析题意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缺点啊?

预设1:这种示意图可以很直观地把题意表示清楚。

预设2: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答案。

预设3:这种方法画起来稍微麻烦一些,不够简便。

谈话:上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了可以画线段图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下面我们一起来画线段图。

谈话:我们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原来一桶豆浆有多少千克。那怎样表示卖出了一半?

预设1:要表示卖出的一半,在正中间4厘米的位置点一个点。

预设2:卖出的部分要用虚线,因为已经不在桶里了。 谈话:这位同学想得很对,少了的部分我们用虚线表示。 追问:那怎样表示又加进了10升?

预设:在原来的线段右延长一段,表示又加的10升。

谈话:谁能到黑板上来对照着线段图讲讲,每一部分分别代表什么?

追问:谁会列式解答?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谈话:看起来我们对照线段图也可以正确地解答这个问题。那怎样来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是正确的?

预设:我们可以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算一算,如果和题意相吻合,那就说明我们做对了。

【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和线段图,可以很直观地将题目的信息与问题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题意。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在看图、画图等操作过程中感受、体会“倒推”的策略,体会它对解决问题的作用。当学生面对静态的教材产生困惑时,我就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借助多媒体,真实、动态地呈现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倒推的策略。】

三、深化理解,提炼方法: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我们第四单元学习了可以用摘录的方法整理信息和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谈话:刚才不管是哪种方法整理,同学们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整理信息的。你能用更加简洁的方法的再整理一下信息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贴: 原有?升 卖出了一半 又加入10升 现有28升 谈话: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谈话:我们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如何来检验?

预设:顺着事情的发展推算一下知道了。

追问:要求原来的情况,我们是从哪儿开始想起呢?原来的变化过程是已经卖了一半,又加上10升,现在桶里有28升。倒推时是怎样变化的?(强调板书:变化过程相反)

2.总结提炼方法:

谈话:回想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我们先算的是什么?我们是从哪里开始倒推的呢?

谈话:看来当我们知道现在的量,要求原来的量时(板书),我们就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来解决。

追问: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什么小技巧吗?先倒推哪一步?

谈话: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以称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信息,再启发学生进行逆向推想,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突出了倒推的思路。让学生说不同的解法是为了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最后根据求出的答案顺推过去看结果是否正确,既是对解法及其结果的检验,又反衬了倒推的解题思路。】

3.提升认识:

谈话:其实这道题目除了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

板书:28×2-10×2

谈话:这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谁能看懂这种方法,来给大家讲讲吧! 预设:28升是一桶豆浆的一半还多10升,28乘2就是2个半桶加上2个10升。去掉2个10升,就剩下两个半桶,也就是一桶豆浆。

谈话:像这样倒过来推想的问题,我们到了五年级学习了方程之后,还可以用方程解答,大屏幕上老师就是用方程解答了这道题,同学们先简单做一了解。

解:设原来有X升豆浆。

X÷2+10 = 28

X÷2+10-10 = 28-10

X÷2 = 18

X÷2×2 = 18×2

X = 36

答:桶里原来有36升豆浆。

谈话:由此可见,解决同一个问题,也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也要选出最优的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此处进行了适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倒过来推想这一种方法。同时引申出其他的解答方法,帮助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与学生今后学习的知识建立沟通】

四、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几个问题。

1. 学校上学期转出16人,下学期又转来24人,这时共有970人,学校原来有多少人? 温馨提示:先让学生对题目的信息进行梳理,然后进行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推理的。

2. 张军原来有一些卡片,后来又收集了20张;送给李明32张后,还剩18张。张军原来有多少张卡片? 本题的处理方法与上题类似,练习后,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检验。

3.307路公交车到达A站后,下去8位乘客,又上来12位乘客,这时车上有24位乘客。到达A站前车上原有多少乘客?

4.发电站把库存的煤用去一半时,又运来了50吨,这时正好是300吨,发电厂原来有多少吨煤?

5.一根钢管,第一次截去3米,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后,还剩 5米。这根钢管原来长

多少米?

【设计意图:安排不同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渗透文化:

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唐代 数学家张遂就对“逆推”这种策略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还以当时 著名诗人李白为题材作了“李白 喝酒”的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丰富了本堂课的数学文化韵味,又把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提升了一个层次,在熟悉的诗人李白身上还蕴藏着喝酒的秘密,引导学生进入“课虽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探究的欲望达到了高潮。】

六、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谈话:时间过得真快啊,这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多方面谈收获。

投资与合作官网

旅游纵览官网

化纤与纺织技术杂志社

戏剧之家杂志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