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和理财区别凡事皆有代价无论理财还是投
2024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799/8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继续分享重读《金钱心理学》的感想。
0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代价。
别说投资了,就是平时理财、工作,那都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不仅如此,天下也没有一本万利的生意,所以也不要幻想通过付出很少的代价,获取超量的收益、财富,那不现实。
如果执着于此,就很容易贪小便宜吃大亏。
也就是说,凡事皆有代价,代价越大,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代价低,风险低,收益低。
就像创业和工作,代价不一样,风险不一样,收益自然有区别,有时候甚至是天壤之别,九死一生的创业,能活下来、跑出来,所享受的受益自然是上班所无法企及的。
市场是波动的,无论理财还是投资,无论上班还是创业,都需要交学费。
如此才能获得入场券、筹码,去到市场中博弈,赚取收益,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代价是什么。
02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风格,有善于长线的,有擅长短线的,不同的操作,承担各自的风险。
工作中的我们也是一样,有不同的风格,有擅长规划的,有善于沟通的,还有攻坚克难不怵头的。
清楚自己是哪一种风格很重要,这不仅意味着能有更大概率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还有利于打造个人品牌。
值得思考的是,在时间线上,有没有自己突出的风格,是不是长期主义,是不是精要主义,是不是不完美主义。
这点值得从过往经历、日常工作中找出线索、亮点,从而让个人风格更加鲜明。
03为什么总有人悲观呢?原因有三:
一是,负面事件影响力太大,更容易吸引关注,引导负面思考。
二是,事情总在变化,而变得不好很容易就看到。
三是,好事会发生,不过却慢,挫折问题等,总是很快就出现。
好或坏,正面或负面,是硬币的两面,拿起一面就带着另一面,重点是我们自己看哪一面。
悲观者可能是正确的,而乐观者才是能前行的,不囿于悲观的判断,不局限在当下的审视中,勇敢向前进,进入新阶段,或者努力开创新局面。
悲观可能是下意识的,而乐观是需要而且可以刻意练习的,多看到积极向上的因素,多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发生,多去寻找办法而不是放弃躺平。
有些事很难,但世界没那么坏,悲观失望,会错过很多让生活变美好的机会。一起做个乐观派吧,反正不管悲观还是乐观,都是过一天、过一生,不是吗?
04后见之明,是后视偏差,高估事前预估的正确性,站在现在解释过去,认为自己当时想的对,也就是俗话说的事后诸葛亮。
这个心理认知,有利也有弊。
好的地方,减少挫败感,决策失误的时候,这样想比较好安抚情绪、摆脱困扰;坏的地方,容易让自己盲目自信,无法客观认识自己,选择性忽略客观环境或因素。
怎么减少负面影响呢?
如实记录决策时的影响因素、考虑维度,在事后及时总结复盘,看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后续去完善。
比如装修这件事,可以把当时思考选择时考虑的因素记录下来,结束后总结反思,在下一次装修的时候避开踩坑。
跨界学习,掌握多元思维模型,提高认知能力。因为很多事情,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果能触类旁通,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减少认知盲区,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对于买房这件事,要努力掌握房地产、地区规划及政策、物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认识面拓展了,房子值不值得,才能看得更清晰。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