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分解箱

辰佳冰箱全国维修电话跨半个中国送你上班走

2024年05月11日 静态资讯

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原标题)跨半个中国送“你”上班 走出“家门”直达“厂门”

——千里“追踪”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记

本报记者严帅文/图

贴心服务温暖外出务工人员。

返岗复工。

2月23日上午,由曲靖北开往杭州东的G1392次务工专列缓缓停靠曲靖北高铁站,来自沾益区11个乡(镇、街道)的555名务工人员及随行的5名工作人员搭乘该趟列车前往浙江杭州、嘉兴、宁波等地,安全有序集中返岗。

记者跟随返岗务工人员一起登上了这趟专列,一路记录他们的返岗旅程,以及“点对点”“门对门”进入工厂后的工作生活状态。

公路铁路无缝接驳

务工人员和企业无忧无患

“接到工厂发的复工通知后,我还在犹豫,正好乡镇干部在摸查在外打工人员的信息,听说政府统一组织外出,还免去一切费用,觉得挺不错的,就主动报名了。”在欢送仪式上,40多岁的杨朝聪和其他81名老乡一起出发去宁波辰佳电器有限公司打工。

9年前,宁波辰佳电器有限公司到沾益招人时,家住菱角乡块所村的杨朝聪和自己的五个同伴迈出了第一步,率先走出乡村,去到了浙江杭州打工。这一打就是9年,他们在过年回乡期间,向邻里乡亲宣传,断断续续也在村里带动了两百余人跟随他们前往外出打工。“我觉得待遇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是做计件工作,一个月有6000元左右的工资。”杨朝聪说。

上午9:46,列车准时到达曲靖北站。555名务工人员在沾益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通过体温检测,有序进入站台。期间,记者看到有很多人带了一件“特殊”的行李:一只带盖的桶。通过询问,记者了解到,桶里装的是外出务工人员家里过年自己腌的腊肉。

“还是家里的肉好吃。”来自沾益区菱角乡的邹兴平和他的一位同乡带上车的是一整只火腿!除了因为喜欢家乡的这口“肉”味,带上火腿这种“大件行李”出行,更多的原因是,这次政府直接派车到家门口接他们,又可以无缝对接送到厂门口,多拿一点行李也不会成为负担。

列车才开动几分钟,来自沾益区炎方乡法洒村委会的孙赛琼就接到了工厂的电话,询问她的车次和到达时间,到站后公司有专车等待,可以直接把她送到工厂。

孙赛琼在嘉兴市的一个机电公司打工。公司复工早,一直打电话催她去上班,但苦于之前交通没有恢复,孙赛琼也无法前往复工。在得知政府正在举行组织化输出农村劳动力,提供直达运输服务后,她便主动报了名,搭上了这一趟“暖心”专列。

一路上,列车工作人员为大家发放了防控疫情注意事项提示,沾益区人社局副局长赵力也拿着扩音喇叭,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提醒大家戴好口罩,“没事尽量不要站起来走动,尤其是不要去到别的车厢找老乡聊天。”赵力说,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各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沾益区务工人员返程务工需求增加,因此沾益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启沾益务工人员返程专列,采取提前对务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全程疫情管控等措施,“点对点”“门对门”将务工人员送到工作岗位。这一趟他也将全程陪着务工人员进厂,看一看他们的生活状态,他才能放心。

午饭时间,大家也采取了“错峰进食”,坐在一起的人员尽量避免一起摘下口罩吃饭。来自白水镇小黑石头村的施海荣和妻子李会叔在务工人群中比较特别,因为他们还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大女儿12岁,小女儿4岁。施海荣一边给小女儿喂饭,一边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要前往金华市的伊利乳业有限公司打工。已经在这里打了5年工的夫妻,此次因为政府包专列,省下了1800余元,并且一路都有医务人员来测量体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安心、放心以及沾益政府对他们外出务工人员的关心和温暖。

列车上,前往浙江务工的人员,除了那些往返多次的老员工外,还有一些“新手”。在人群里,很容易便能从面部表情分辨出他们:新鲜、兴奋,加上一点点的犹豫、担心。今年17岁的夏成正是沾益区炎方人,过完年在家闲了几天,他便想出来打工赚点钱,可惜没有工作经验的他不知道应该去哪。正在毫无头绪的时候,杭州市宁波辰佳电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亲自到沾益区招工,从村委会得知消息的他打算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试一试。“我就是想出去看一看,学点技术,如果能多赚点钱就更好了。”夏成正说。

晚上8:10,经过10个小时的旅途,列车到达杭州东站,务工人员陆续下车。

检票出站后,在当地志愿者的配合下,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扫描申领“杭州健康码”,这是疫情期间进入杭州重要的步骤。

随后,大家走出车站就看到企业派往站台接他们的负责人,在排队、点名后,大家纷纷坐上了前往企业的大巴车。

至此,沾益区正式把第十批务工人员“点对点”“门对门”安全、按时送达返岗。

测量体温全身消毒

务工人员顺利入厂

2月24日早上,记者来到宁波辰佳电器有限公司工厂,通过实地探访,深入了解他们返岗情况。

上午8:30,被新冠肺炎疫情“禁足”20多天的工人们纷纷走进工厂,逐一测体温、登记信息、全身消毒,开始有序复工复产。

第一次入厂的夏成正与哥哥正在整理宿舍卫生,他们将宿舍清理干净,又把新购买的床单被褥铺好。在家乡老员工杨朝聪的帮助下,夏成正兄弟很快熟悉了工厂生活区的环境。

到了午饭时间,他们便跟着杨朝聪和其他人一同去食堂打饭。疫情期间,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福利,规定食堂饭食免费。但食堂一改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大家都带上自己的饭盒将食物打包回宿舍,偶尔有人堂食也都将座位分得很开。吃饭期间,工厂管理人员找到夏成正兄弟两人,通知他们第二天进行培训,大概一个星期后就可以上线操作了。

企业用工荒群众就业难

曲靖牵线搭桥解难题

“工厂2月18日开始复工,到现在工人也只有三分之一到位,许多生产线都还没有恢复。”25日上午,宁波辰佳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龙江带着记者在宁波杭州湾新区生产基地走了一圈,可以看到虽然已经有员工开始上班,但人数较为稀少,而且大部分的生产线都处于停滞状态。

据了解,宁波辰佳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冷柜、冰箱、取暖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出口为主的企业,共有宁波杭州湾新区和慈溪市新浦工业区两个生产基地。疫情突发导致复工人员急剧下降,工厂也无法正常生产。

由于多年与云南保持着良好的劳务对接,公司立即派出负责人,前往云南各地想办法,解决招工荒的问题。1月27日,公司招聘专员蔺松岩到达曲靖后,立即与曲靖人社局取得联系。正好,曲靖市也正在全面摸底调查区域内农村劳动力情况,准备安全有序组织本地农村劳动力上岗就业。

“我们不仅利用各种平台发布就业信息、企业开工复工信息,开展网上招聘,通过微信组建了沾益就业工作群,把企业招聘信息发至各乡镇社保中心负责人、劳务经济人和村级劳务协办员,再由他们发至各村小组负责人,同时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和乘车外出相关信息。”据沾益区人社局副局长赵力介绍,除了做好宣传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他们还组织务工专车、务工专列送务工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开展直达运输服务;同时,对组织化输出农村劳动力实行“三免一补”(交通免费、体检免费、防护用品免费、路途中每人每天给予60元生活补助)。

通过政府“搭桥”,组织专车送工,一定程度解决了宁波辰佳电器有限公司的燃眉之急。公司副总蒋新涛告诉记者,由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由于务工人员提前做了隔离观察,一路上直达输入,各方面安全保障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因此老员工一到厂就可以立刻安排上岗,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财富。

“目前工厂已有200余名曲靖籍的员工。员工进厂后,衣食住行都可以在厂内解决,疫情期间公司还免费提供每天三餐,就是要尽量为他们提供便捷和服务保障。”蒋新涛说,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工程,公司决不会掉以轻心,一方面会继续强化防控宣传教育,促使员工增强防护意识、掌握防护要点。另一方面也坚持内防扩散,对厂区和生活区实施精细管理,做好消毒防控,叮嘱员工少流动、多分散、不串岗。公司将努力为员工安全复工复产持续提供各类保障,期待早日一起打贏这场共同战“疫”。

跨境医疗服务机构

安德森医院中介服务怎么样

海外就医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