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民素质

北京旅游美文旅游我们为什么推荐你来北京

2024年05月17日 静态资讯

“钟表馆里的时钟拒绝与时俱进,拒绝像今天的大多数事物所参与生活的方式”

我参观的时候,钟表馆里的钟表早己停滞。电视录像里,反复演示着其中一件的神奇之处,小人可以提笔写下“万寿无疆”,起承转合,字字蕴含笔锋。流逝的是钟表的应用功能,留下的是欣赏价值。或者说,当事物不再流入使用过程,它面对迥异的命运:被废弃,或被珍藏。

我流连忘返。那天忘了戴表,欣赏和赞叹过后,我想知道几点了。这才发现,这座钟表馆丝毫不能给予我的恰恰是时间提示。表盘上的指针朝向各个方向,我被无数错乱的箭头包围了,无所适从。平时对表,我们习惯找到两只相对一致的手表,从而使自己的时间趋于准确。现在这种经验完全失效。尊贵的钟表们,一无用处,标识时间的事物自己死在时间深处。在过去的某个时刻停止,今天,我却难以解它们从往事中提炼的暗示。站在空旷的大厅,我茫然,或许那个时刻体会到的叫虚无。

一切都被时间浸泡:乡村年画上破损的灶王神,熟睡的婴儿,朱红立柱上正在起泡的漆皮,我们自己,此刻的钟表......生者被催促着衰老,催促着靠近死亡,死去的,还要继续死。

——《紫禁红》周晓枫

无论哪一季,登景山,最合宜的时间是在清早或下午三点以后。晴天,眼界可以望朦胧处;雨天,可以赏雨脚的长度和电光的迅射;雪天,可以令人咀嚼着无色界的滋味。

在万春亭上坐着,定神看北上门后的马路(从前路在门前,如今路在门后),尽是行人和车马,路边的梓树都已掉了叶子。不错,已经立冬了,今年天气可有点儿怪,到现在还没冻冰。多谢芰荷的业主把残茎都去掉,教我们能看见紫禁城外护城河的水光还在闪烁着。

东城西城的天空中,时见一群一群旋飞的鸽子。除去打麻雀,逛窑子,上酒楼以外,这也是一种古典的娱乐。这种娱乐也来得群众化一点。它能在空中发出和悦的响声,翩翩地飞绕着,叫人觉得在一个灰白色的冷天,满天乱飞乱叫的老鸹的讨厌。然而在刮大风的时候,若是你有勇气上景山的最高处,看看天安门楼屋脊上的鸦群,嗓叫的声音是听不见,它们随风飞扬,直像从什么大树飘下来的败叶,凌乱得有意思。

——许地山《上景山》

自从《我与地坛》发表后,地坛便与史铁生的名字永远连在了一起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冥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兩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史铁生《我与地坛》

一个被叶家的人叫作“耗子丫丫”的很淘气的小姑娘在园子里孤寂地住着,那实在是一段磨人性情的岁月。我常常坐在谐趣园水榭的矮跪上,望着亭台楼阁,以孩子的心、绵织着一个又一个与眼前景致和我有关的美丽故事。故事里自然要有园子的主人公皇上和老太后,不能少的是年轻的道家女桂英和她的老爹爹萧恩,我一定更是其中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夕阳西下,晚霞凄艳,园中的水色山光使人想到《打渔杀家》那段西皮导板:

白浪涛涛海水发,

江岸俱是打鱼家,

青山绿水难描画,

树枝哪怕日影斜。

湖水和江水一样,在夕阳里飘散着一股忧愁,一股难以说清的寂寞和惆怅。戏中英雄老去,归隐江湖,洗尽了当年的意气,只有天真的幼女相依为命,最后只好“双双走天涯”了事。那情景真的要让人为之伤心一哭了,我想,如若我认识桂英,一定要参与进去,助那父女一臂之力,倘能叫上我那些齐鉴英俊的哥哥们,萧家不但能够打赢,说不定那个小女子桂英的终身也会有了依靠......

——叶广芩《颐和园的寂寞》

《散文中的北京》收录了二十七位作者关于北京的散文佳作,从许地山、张恨水、郁达夫、郑振铎、王统照、老舍、俞平伯、废名、沈从文到杨朔、林海音、汪曾祺、邓友梅、肖复兴、叶广芩、史铁生、刘一达、宁肯、彭程、祝勇、周晓枫、邱华栋、乔叶、袁凌、徐则臣、石一枫、侯磊;这些作品,从《想北平》《苦念北平》《北平的四季》《上景山》《陶然亭的雪》,到《颐和园的寂寞》《老北京的夏天》《我与地坛》《紫禁红》,其中既有北京的日常生活、北方风物,也有京味京腔、北京美食;既有烟火气十足、喧腾繁华的北京,也有四季分明、郁郁葱葱的北京。此书呈现北京百年风貌,呈现不同时代作家对于北京生活的书写和理解,能带领年轻作者和读者们一起领略不同作家书写北京的方法。

<

国外医疗中介服务中心

美国看病咨询网站

安德森医院看病中介费多少

海外就医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