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男足中国12强队数据总结国足12强
2024年06月05日 静态资讯
12强赛终于落幕,国足最终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遗憾虽然是遗憾,但该做的总结必不可少,经历过10场比赛的洗礼,国足的真实实力已经显露无疑。
那么,高洪波或者里皮,究竟是前者低估了国足球员的能力,还是后者过分乐观和高估?国足究竟在亚洲处于什么水平?里皮究竟带给国足哪些数据层面的改变?
12强赛数据对比,国足整体实力不是亚洲一流
虽然整个12强赛分成两个小组,但由于两个小组都有强队、弱队,每队都进行10场比赛,已经综合了各种因素,因此,即使把所有球队的数据都放在一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客观,还能更充分地显示出国足的真实实力。
从控球率方面看,国足10场比赛的平均控球率只有48.7%,只能排名中游,缺少韩国、澳大利亚等球队的统治能力。除去对阵叙利亚等少数几场比赛,国足在大多数比赛里的控球率都少于对手,无论里皮还是高洪波时代,都要靠“防守+反击”解决问题。
如果说控球率不能说明全部问题,那么进攻主导率或许更能真实地反映球队的能力,也就是主动进攻的控制力。
韩国、澳大利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集团,两队虽然都有过阴沟翻船的经历,排名都不是小组第一,但是综合实力还是首屈一指。
日本、伊朗是第二集团,两队的球员要么过于老化,要么太过年轻,遇到一样的问题,控制能力明显下降,对场面的控制不像过去那么游刃有余,只能减少无谓的传球,追求更简练、更高效的足球,反而效果不错。
而国足只能排在第三集团,进攻主导率只有47.1%,与其他几支球队的典型特征相同,靠着对阵弱队的比赛拉高平均值,在强队面前数据更低。
在传球成功率方面,国足的数据更惨,10场比赛的平均传球成功率只有不到70%,排名倒数,甚至不如泰国。
虽然传球成功率高并不一定能取胜,卡塔尔73%、泰国72.5%的传球成功率最终都免不了排名倒数第一的尴尬命运,但国足低下的传球成功率却在说明一个现实,以往就不是高举高打、靠糙哥足球取胜的国足,正在不断失去自己的技术优势,被各路球队反超。
最后一场对阵卡塔尔非常明显,卡塔尔人在无欲无求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了比国足更强的技术能力,国足需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困境。
而其他的技术细节,则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国足目前的现状。
国足在关键传球、突破两项数据上排名倒数,说明球队整体的技术、攻击、组织能力都不够理想;同时,传中次数、定位球却都排名非常靠前,说明国足无法靠组织和个人能力打开局面的时候,只能依靠边路传中解决战斗,由于没有行之有效地撕破对手的防线,国足的传中很容易被解围和破坏,导致进球不多。
攻击手的乏力,国足最缺一个进球大师
看完了常规的数据对比,有一项数据需要单独拿出来说,那就是射门。
作为亚洲的传统强队,日本和韩国本次12强赛的表现都不算理想,结局却相差不小,原因在哪儿?是射门的效率。
在整个12强赛的射正率排行榜上,日本超过40%的射正率,高居第一,韩国只能排名中等偏下,两队因此有了成绩上的差异。而在这项榜单上,国足非常尴尬地排名倒数第一,一共108次射门,只有27次射正球门。
单纯说国足进攻不行是不够客观的。
如果看各队禁区内射门的次数占总射门次数的比例,国足接近60%,排名很靠前,108次射门,64次在禁区内完成,效率跟伊朗非常接近,说明反击质量和定位球抢点能力都还不错。国足的问题却是,空有大量禁区内射门,却无法进球。
在各队打入1球所需射门次数的排行榜上,沙特、日本等球队排名靠前,国足13.5次射门才能打入1球的效率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并且,与伊朗最大的不同,伊朗进球比较平均,拿到了好多分数,国足打入8球却是在5场里完成的,5场被对手零封,最终积分比较尴尬。
在整个12强赛期间,国足的射门主要集中在武磊和郜林两大射手身上,武磊遭遇漫长球荒,郜林一直进球效率不高,再加上张玉宁、肖智等替补能力有限,于大宝因伤只踢了很少比赛,最终导致国足进球非常困难。
其实,有时候一个进球就能颠覆很多东西,如果国足能够有一个高效射手在某几场比赛中完成进球,那叙利亚怎么会有资格出线?
里皮带来蜕变,国足正在进步
看到了国足在亚洲的真实地位,或许让人有些沮丧。
然而,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里皮带来的改变。在里皮上任后的6场比赛,国足先后战胜韩国、乌兹别克和卡塔尔,拿到3场胜利,只输给伊朗一场,拿到11分,进步非常明显。
从两个时期的大数据对比来看,里皮在平均控球率、进攻主导率上让国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但是,在短期内,他无法让国足在技术层面有太明显的进步,传球成功率提升一般,进攻30米区域的传球成功率甚至出现微跌。
这也充分说明,国内球员在技术根基等方面的落后是全面性的,根本不是哪个教练就能改变的问题。
里皮对国足的提升,主要是通过人员的调整。
张稀哲、吴曦和郑智等中场技术型球员,在他执教期间变成绝对主力,这些球员的传切能力和对中场的组织能力,要明显胜过五后卫时期的状态,最终让球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中场的活力增加,国足因此在进攻细节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无法改变球队技术能力的前提下,里皮的做法是让国足使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战术体系,加强中场的高位逼抢,就地反击,这种战术思路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在中超联赛中,国安的施密特、上港的博阿斯等一批年轻的欧洲著名教练,都在使用类似的战术体系。
总结了这么多,可以看到,里皮竭尽所能地给国足带来改变,却改变不了一些根本性的硬伤,比如技术能力的不足,前锋水平不够,这些问题,是任何急功近利的措施都无法改变的。
从这个角度看,国足这次折戟或许意义更重大。一旦侥幸出线,国内舆论将会激起强烈的片面夸大里皮个人能力的言论,会对国内足球的长期发展造成更多困扰。现在,或许更让人更加冷静地面对现实:
足球,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运动。
文/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