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批评育儿方式家长常习惯直接批评但你可
2024年06月06日 静态资讯
文 | 小心育儿说(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本文约1675字,阅读全文约需3分钟)
家长常常习惯直接批评孩子,理由很简单,孩子犯错一定要及时指正,不然会累计酿成大错。家长们的想法没有错误,但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你犯了错误,别人直接批评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心理会不会泛起小小的波澜?
家长及时批评孩子没有错,但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批评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接受的结果。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们要改变直接批评孩子的习惯,其实“间接批评”对孩子更有效。
一、直接批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直接批评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也要分场景,分时机,分时间。有的父母只要看到孩子犯错,不管不顾就开始批评。小名的妈妈就属于看不得孩子犯错误,不管在同学跟前还是邻居跟前,都会批评孩子。这让小名非常没有面子,觉得别人都看不起自己,也不爱和认识的人打招呼说话,变得非常不合群。
直接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性格更胆小,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变成“妈宝男”。孩子在长期的直接批评中生活,性格会有很大变化,会变得小心翼翼,看家长眼色行事。并且在学校也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怕说错做错,受到批评。这样的孩子,性格会越来越懦弱,缺少自己的主见,严重者会成为“妈宝男”,离不开父母。
二、间接批评有哪些好处?让孩子快速接受,亲子关系更和谐。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粗鲁的直接点出来,孩子一定会反驳。不如变换方式,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谈谈,这样孩子能够快速接受,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孩子也会感激父母,对比其他父母,会让孩子明白父母用心,还有助于增强自省能力。
三、间接批评,家长可以怎么做?批评也要讲究艺术,间接批评更是需要技巧和方法,莽撞的批评,不仅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们要学会见间接批评。
1、借助故事,旁敲侧击。
很多孩子犯错误后,不敢和家长说或者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犯错了,这时候如果家长上来就一顿批评,第一可能孩子觉得心里是委屈的,本来自己要说了结果还没说就被发现了;第二是觉得自己没有错误,为什么要说我,会造成逆反结果。
最好的方式是借助故事,孩子们都爱听故事。孩子做错后,家长不要着急,可以先讲个小故事,或借助绘本书籍。一般情况下,讲完后,孩子就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记忆深刻。很多妈妈说过,自己讲了多少大道理,不及一个小故事效果好。
2、暗示提醒,给予机会。
当孩子犯错后,还可以不动声色的观察孩子,然后给予暗示提醒,给孩子自己改正的机会。比如孩子到家后乱扔自己的东西,说了多少次也改不了。家长可以模仿孩子,到家后也乱放东西,然后某一天很着急的找东西,并且自责自己乱放东西的坏习惯。这样孩子看到家长这样,也会想自己相同的行为,以后都会摆放好自己的东西的。暗示提醒非常有效,因为既给孩子上了一课,又给孩子自我改正的机会,一举两得。
3、借景抒情,直击心灵。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如果沟通不当,后果会非常严重。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的批评往往会成为导火索,不会得到彻底的改变。这时候父母也不必说很多,利用周末,可以每周都带孩子去一个地方。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人员称: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或者有轻生念头的时候,带他们去火车站、医院、建筑工地和福利院转一转。
带孩子去火车站,看看等车的形形色色的人,有钱的没钱的落魄的意气风发的;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忙碌的医生,看病的病人;带孩子去建筑工地,烈日下劳动的场景;带孩子去福利院做义工,看看残疾的孩子还依然刻苦学习。等带孩子去完这几个地方,孩子就会有所改变。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孩子明白,健康的学习是一件非常轻松美好的事情,这要比每天的批评更直击人心。
每个人都喜欢玫瑰的美丽,但是都不喜欢玫瑰的刺。批评就像一根根刺和针一样,直接伤害到孩子的心灵。保护孩子的内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利用间接批评会更有效。间接批评的艺术你学会了吗?你受过哪些直接批评呢?欢迎分享吐槽,成为更好的父母。
我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如果您对“育儿知识”感兴趣,请关注我@小心育儿说 会持续为大家提供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