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宾馆隔音装修多少钱永和县90后小伙杨
2024年06月06日 静态资讯
【编者】9月6日,见到杨毅和他的90后团队,是在永和县“众创空间”基地他的工作室,他和他团队的脸上写满了青春与率真。
杨毅出生于1990年,现任共青团永和县委(兼职)副书记,县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县工商联副主席,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微观永和”公众号掌门,永和县首家门户网“各街网”总负责,永和县微观文化传媒公司法人,永和县微至科技有限公司法人。
永和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之上、黄河东岸畔,县境梁卯纵横、沟壑起伏,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在永和县,说杨毅和他的微观永和团队是名副其实的“网红”,那是一点没有虚夸,全县不足7万人口而“微观永和”的粉丝就接近4万,这对一个专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公众号来说,可谓难能可贵。
定位支点 艰难创业
杨毅是土生土长在黄河边上的永和人,自小就听惯了黄河涛声,记满了黄河的汹涌澎湃。2013年大学毕业后,杨毅走上了纷繁多彩的社会,或许自认为有足够的定力把握人生轨迹,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一向独立前行的他在临汾市最大的百货市场百汇市场开了一家鞋店。但终因经验不足,经营泛善可陈,不足一年关张了事。
后来他又选择了保险营销,在通过网络学习保险销售渠道过程中,杨毅首次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事物——微信公众号,并一发不可收拾倾情至今。
尽管腾讯公司张晓龙先生2012年就创设了微信公众号,但即使在2014年底,偏居一隅的山区永和县微信用户也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对微信公众号及其传播力的认知度了。
这时,一向聪慧自信的杨毅回到家乡永和县,与好朋友毛海龙共同创办了本土微信公众号——微观永和,他坚信科技的力量和传播格局的改变,是他必须抓住的成长机遇。
对于公众号的定位,他没有沿袭主打情感类的“咪蒙”路线,也没有模仿以故事论理说法类的“六神磊磊读金庸”,更没有照搬以舆论监督曝光为主打的所谓“大V”路线。
他将呱呱坠地的“微观永和”定位为服务本土、传播永和,通过对外传播永和县的人文历史、风俗风貌、地理物产等,讲述“天下永和”、“大美永和”,记录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永和精神”、“深山有俊秀,不为外人识”。
2015年创业初期,由于知识的壁垒,家里父母及亲朋好友不了解更不理解儿子每天到底在“鼓捣”啥,欣慰的是,他还是得到了众多有抱负有理想的“小伙伴”们的支持。
起初,杨毅每天“泡”在网吧,与众多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厮混”在一个空间。与在游戏界面上蹿下跳同龄人不同的是,杨毅带着隔音耳机在描绘追逐着自己的远大梦想。
微信公众号的菜单设置、稿件编发、小程序应用、每一条留言的回复,占满了这个“网吧创业”年轻人的每一分钟,看着“微观永和”的粉丝一个一个艰难的增长,读着网友或调侃或拍砖的留言,杨毅感觉到的都是丝丝温暖。
后来,杨毅从好朋友冯海瑞处借来两千元钱,改善了自己的创业环境,租了一间租金为60元的土坯房做工作室,找来一台旧款台式电脑编稿子,支起一张吱吱呀呀的板床,算是“事业”的正式扬帆起航。
土坯房顶掉渣、漏雨,对杨毅来说还不是他最焦虑的,如何编出网友们喜欢的文章、如何让更多的网友了解永和、如何让更多永和人通过“微观永和”聚起圈子,这些现实的问题常常使杨毅焦灼不堪。
一个人,白天外出采信息,晚上通宵编稿子,是那个时期杨毅“微观永和”工作室的标配。
微观永和团队成员从左至右:杨毅、毛伟、陈枫、窦飞
发展遇贵人 扶持加引导
互联网经济离不开聚圈子和做渠道,杨毅把打印好“微观永和”的二维码贴遍大街小巷。要创业更要吃饭,杨毅在公众号里植入餐馆广告、商家信息等,换取微薄收入。他清楚地记得,第一份“业务”是某菜馆的100元广告费。
有付出定有回报,随着“微观永和”的不断成长,渐渐围起自己的朋友圈子。时间来到2016年初,“微观永和”众多网友留言中的一条信息让杨毅兴奋不已,该网友自称姓药,希望公众号“斑竹”抽时间去县委楼上某办公楼做客。
后经杨毅惴惴不安的拜访得知,邀约他的留言者是永和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自从数月前关注“微观永和”后,他为永和县有这样的有情怀的年轻人感到欣喜,尽管有些文章内容平平,但整体格调和定位积极向上,他希望能引导“微观永和”及其运营者走的更快些、更远些、更高些。
初期的“微观永和”,尚行走在无意识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产品下的莽撞,杨毅逐渐感悟出,即使自媒体也应具备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感。为此,他除内容选材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外,还有意识的从传播技术层面增加了动画、小视频等。
“微观永和”从群众的视角和语言用移动互联为载体,从不同的侧面讲述着永和县的发展变化和家长理短,丰满而丰富。“微观永和”依靠的正向传播力和影响力,围起一个越来越大的朋友圈,有永和本地人、有永和在外工作的人、有关注永和发展的外地人,其中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也是其忠实的粉丝一枚。
2016年的一天,县委书记加天山得空来到杨毅“微观永和”工作室——那间土坯房子前,饶有风趣地向紧张地不知如何说话的杨毅问了几个问题。看着条件简陋但锲而不舍的“微观永和”和她的“斑竹”,风趣地说,当前咱永和县的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你赶上了与永和县共同发展进步的“好时候”,并勉励他瞄准方向勇往直前。
后在时任永和县委副书记马连青的协调下,杨毅在县信访局借用了一间办公室,并配了一台电脑、办公桌椅、沙发等。白天采集信息、宣传、编辑,抽空还得不断学习掌握更多业务知识,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是常事。当时办公室没有床,他只能把3把椅子合并在一起睡一会。县里举办所有文旅和群众活动,“微观永和”每每参加并快速多形态编发传播。
杨毅向记者展示县委书记加天山赠送他的佳能相机
采访中,杨毅拿出一台佳能相机并讲述了其来历。原来,每一次参加县里的大型活动时,杨毅手机拍照的身影都被长枪短炮夹在中间挤来挤去,某一次引起加天山书记的关注。了解情况后加天山书记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台相机赠送给他。
当“微观永和”做到一定规模时,如何引领引导其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既要吸引眼球,又要不违规越位。永和县负责网信管理的新闻网络中心主任冯永禄告诉本网记者,国家对即时通信公众信息服务管理有明确的界限,平时在对“微观永和”及本县其他公众号管理过程中,要求时政新闻绝对不能碰,另外严禁标题党和虚夸信息,引导他们多采用新技术应用提供百姓实用的资讯信息。
创建电商求发展 粉丝经济终有果
2017年2月20日,“微观永和”受永和县中小企业局之邀,入住“众创空间”,运营团队正式组建。
全县人口不足7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微观永和”的粉丝量逼近4万是何等概念?接下来的发展,杨毅清醒地认识到靠资讯传播聚起海量朋友圈只是第一步,借助新媒体传播途径为家乡人民服务才是永久发展之路。他又开始大量查阅资料,出外实地考察。
他发现,永和县有的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发展电商,可以架起外界消费者与本土特产的桥梁。
当他第一次与该县中小企业局长郭刚接触时,竟和郭局长的工作规划方向不谋而合,郭局长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前景,从政策角度给予其前瞻性规划性指导。
2017年8月份,永和县首家门户平台——各街网上线,建立永和本土电商平台,连锁商超、农户农副加工厂、行业协会等,建立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深度合作。具体业务是:一是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二是在网上帮助企业和农村贫困户对接;三是在网上帮助永和县的人和外地来客第一时间了解永和县的基本情况;四是开设网络移动端团购、外卖服务,方便消费者购买所需。
随着业务拓展的需要,身为永和县电商联盟理事长的杨毅,又创建了“情暖永和”帮扶平台,搭建帮扶人与被帮扶者之间的共同桥梁,并同时期开通了现场直播,除及时进行相关活动现场直播外,帮助贫困户直销农产品也是其重头戏之一,且效果非常理想,在帮扶摊子里村80多岁的冯大爷网络直销花椒时,创下1小时销售150斤的喜人记录。
目前,“微观永和”和他的团队传播伏羲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绿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人文历史、风俗风貌、地里物产信息12000条;信息巷每天在线1万人;每天在线回答咨询1000人次;每天的点击率5000人次。
近年来,永和县在挖掘黄河文化过程中,大力创建“永和精神”这一文化品牌。体现在“微观永和”及其团队身上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和大无畏的精神,或许就是符合其要素的注解之一。
记者乔坤(白晓琴 刘勇 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