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新闻

秦海璐教育儿子秦海璐对儿子我永远没有说过

2024年06月19日 静态资讯

这些天,秦海璐的一段专访火了,里面谈到育儿,她说,她对自己的儿子,永远没有说过一个“不”字。

比如,孩子要去摸电源开关,她会告诉孩子:

“那个有电,如果你碰到它,手伸到里面会有一个大火球,然后你可能就会被电死,妈妈就再也见不到你了,那你还要不要去摸?”

把后果告诉孩子后,让他自己做选择,不仅让孩子从小学会做选择承担责任,而且效果比说“不”好太多了。

为人父母,除了给予孩子生命,更要教育TA们,必要的批评是少不了的。可是,很多爸爸妈妈都发现,对于同一件事情,自己反复唠叨很多遍都不管用,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而且唠叨次数越多,孩子越是置若罔闻,就像上文的这位邻居一样。

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著名的“超限效应”来解释。

心理学上讲过一个“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有一天,马克·吐温去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这位牧师讲得特别好,打算捐一笔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一生气决定不捐了。牧师的演讲在1个小时后终于结束,现场开始募捐,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劝说的次数过于频繁、或者劝说的时间过久,都会引起对方心理上的不舒服感,而且,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最后反而会让对方心理逆反,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就像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反而还从盘子里面偷走了2元钱。

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不仅不会带来好的转变,反而会产生类似于体罚的效果:孩子焦虑、抑郁、各种行为问题都会随之增加。

智慧的父母从来不是靠长篇大论,而是“四两拨千斤”,给孩子留下面子、点到即止。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它意味着“爸妈相信你在提醒下会发生改变”。

信任,本就是亲子关系中最难的一环。能做到恰到好处的批评,避免“超限效应”,是打造良好亲子互动的不二法门。

吼叫是放肆,教育需要克制,不吼不叫,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台湾曾经有一个真实社会实验: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看看妈妈是如何用吼叫伤害孩子的。

短短两分钟的视频,有没有让你觉得很熟悉?当父母累了、着急的时候,就容易为了孩子的一个小行为对他“恶语”相向。

现实中,这样的伤害每天都在发生着,看不见,摸不着。

美国医学博士、也是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长的鲍伯.高登和玛丽.高登夫妇,将对人生有特别重大影响的禁止令进行分类。受到这些禁止令强烈影响的人,容易写出负面的人生脚本。

不可以做任何事情

这个禁止令容易发生在父母管教严格、过度保护、过分注意细节的家庭。

“不可以爬树,很危险!”、“不可以踢足球,会受伤!”、“不可以跟那个小孩玩!”。

像这样规范各种行动,会让孩子形成“什么都不要做比较好”的禁止令。

有这种禁止令的人,一直当乖小孩的结果,长大成人后可能会欠缺积极性,容易顺从别人的意见。职场上,等待指令型的员工,可能就是受到这种禁止令的影响。

从小就顺从父母说的去做,没有自己思考、行动的习惯。因此,如果没有主管或前辈的指令,自己就不知道该做什么。

不可以做自己

“本来想要女孩子的……”、“女儿就是赔钱货啊……”

像这样经常被父母否定自己的性别或人格,很容易会产生这种禁止令。

身边很多异性朋友,同性朋友却没半个;或是对于社团、足球队这类只有同性的团体很不在行的人,受到这个禁止令影响的可能性很高。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对自己的性别或自我没有自信。缺乏自信,所以很容易受到外在评价、常识、社会氛围所左右。

不可以孩子气

“你是哥哥,要有担当一点!”、“你已经是姐姐了,不可以哭!”

下有弟妹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而产生禁止令。聚餐时拼命帮大家挟菜、斟酒,一直忙着照顾大家,自己完全没有享受到的人,有可能是受到这种禁止令的束缚。

有这个禁止令的人,早早被催促着要长大,孩提时期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性格上容易太过认真。“自己不做不行”的责任感过剩,也会成为一种累赘。

不可以长大

跟上一种情形相反,“妈妈什么会帮你做好”。

这种禁止令容易出现在被过度保护、宠溺的么儿身上。这个禁止令会让人觉得“永远都当个孩子,什么都不会做比较好”。所谓的“恋母情结”就是这种情形。

长大成人后还无法脱离“不可以长大”的禁止令的人,最近是越来越多。由父母代替孩子参加联谊、帮孩子决定结婚对象的状况,也时有所闻。

不可以有情感

跌倒了,因为疼痛忍不住哭泣,却被父母责骂:“不可以哭!”,被迫要忍住。

无法坦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的人,可能就是有这种禁止令。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压抑自己的情感,对事物漠不关心、毫不感动,不会痛哭流涕,也不会勃然大怒,声音没有抑扬顿挫、表情贫乏的人,可能就是受到这个禁止令的影响。

不可以思考

“不要跟父母顶嘴!”、“安静听我说!”

不少父母会这样威吓孩子。在父母歇斯底里怒骂下成长的孩子,容易有这种禁止令。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放弃思考,无法进行逻辑思考、冷静判断。盲目迷信、相信卜卦算命的人,可能就是受到“不要思考”禁止令的支配。

不可以靠近

“我现在很忙,等一下再说!”、“安静一点!”

父母总是这么说,很少有机会可以亲近父母,被迫跟双亲保持距离的人,容易会有这种禁止令。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逃避和父母说话,不会说心事给父母听。长大成人之后,也不会跟别人诉说自己真正的想法。

即使工作上有烦恼,也不跟主管或同事讨论,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干;即使遇到讨厌的事情,抱着“只要自己忍耐就好”的想法,都可以说是受到这个禁止令的影响。

作家冰心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

只是,如果家长不放手,不克制自己的控制欲,我们的孩子是没有自由可言的。教育孩子,懂得放手和进退,才是真正爱的智慧!

很喜欢北大才女赵婕说过的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安德森医院中介服务电话

安德森医院服务中介怎么样

赴美医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