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师海海著名作家麦家人生海海我却没
2024年06月19日 静态资讯
大家好,我是让让妈妈,三级心理咨询师,八零后美少女,女儿最好的朋友(对的,我已经升级到最好朋友了)。
作家麦家最近大红大紫,电视剧《解密》、《暗算》、《风语》、《刀尖上行走》,电影《风声》、《听风者》都改变自他的作品。但让我流泪的,却是他在父亲去世一周年后写的一封《致父信》。
在信里,麦家说出了他跟父亲的恩怨情仇。麦家的父亲是右派,因为这个他没少受同学欺负,有一天,他为了捍卫父亲跟同学打架,父亲闻讯后提着一根胳膊粗的毛竹赶来,上来给了儿子两个耳光,把麦家已经受伤的鼻梁都打歪了,
“鼻血顿时像割开喉咙的鸡血一样喷出来,流进嘴巴里,我像喝水一样,一口口喝下去都盛不下”。
“ 这一次真把我打伤心了。我变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不爱出门,不爱出声。在家里,我像把笤帚一样任人使唤,却总是无声无息;出了门,我像只流浪狗一样,总是缩着身子,耷着脑袋,贴着墙边走路,躲着热闹和欢喜场面。我成了个哑巴、聋子,我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跟人玩,不跟人交流。”
打那以后,麦家17年没再跟父亲说过话,写信的抬头永远是母亲你好,买的礼物只有母亲一份,甚至把身份证上的名字“蒋本浒”改成麦家。就是恨。
看得我流出眼泪。
明明是一家人,为什么却活成了苦大仇深?
为什么要用责备来替代关心?
心理学分析,当一个人因为另一个人产生悲伤、愧疚等负面情绪的时候,有时候会表现为愤怒。“走路怎么不看着点,没长眼睛吗!”、“早就你告诉别碰,烫死活该”、“怎么又把手割破,笨死算了”。明明是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怪;明明心疼,表现出来的却是愤怒。
这种责怪和愤怒,比钢钉扎心还要疼。常州一名6岁的小女孩在玩耍的时候触发气钉枪,把一枚7厘米的钢钉打进了自己的胸口。可怜的孩子强忍剧痛,一声不吭,直到晚上疼得受不了才敢告诉父母,医生检查后发现这个钢钉距离心脏只有2.6厘米,孩子险些丢了性命。
孩子宁可忍受钢钉穿胸的剧痛,也不愿意跟父母吐露半分,可以想象得到,平时他们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失误和求助的。
还有一个小男孩,被狗咬伤不跟父母说,错过了打疫苗的时间,最后狂犬病发作死去。
很多父母用责备来表达关爱。但在孩子眼里,恶劣的语气、讽刺的言语更让人受不了。
他们在外面受到了伤害,回到家面临父母的责备,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又挨一顿骂,心情更糟糕。第二次伤害,比第一次要重得多。因为第一次伤害只是来自外界,而第二次伤害却来自最信任最依赖的父母。
这种心理层面的伤害,会一直延续到成年。麦家活的冷清而压抑,成功又不幸。
他把所有的能量都用来跟自己斗争,跟童年斗争,跟父辈斗争,诉诸笔端。
他憎恨,他沉默,他感受不到世俗的喜悦,不管是美景美食,都提不起兴趣。他最羡慕的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就拍照的纱巾大妈,因为她们有他永远得不到的通透和轻盈。他只能写,只会写。父亲去世后的麦家失去了和解的希望,他封笔8年,写出一部《人生海海》,跟自己和解。
不幸的童年成就了他,也毁掉了他。
女神董卿不止一次在节目里说自己是个自卑的人,从小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得到父亲的认可,只有批评和责怪。
我一个朋友有个毛病,听到巨大响声会全身僵硬无法说话。这对于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下课铃简直是过不去的一个难关,不得已,她只能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事业。这个病根来自小时候,她从小只要犯了错,不管是打破东西还是别人欺负,或是丢了文具扯破衣服,只要向父母求助,就会被劈头盖脸的一顿打骂,久而久之,她特别害怕突然的声响,也不会哭泣,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只胆小的老鼠。
童年时候受过的责备式关心,都是在孩子伤口上撒盐,让孩子变得胆小自卑,把孩子越推越远。
责备式的关心,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暴力环境长大的孩子, 成年后会习惯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对别人暴力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
演员郭涛就是在棍棒教育中长大的。他在书里写到,跟父亲提出来退学,啪啪啪,三个耳光干净利索。没有语言没有沟通没有铺垫。所以他长大后也用这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儿子,动不动就上手巴掌,提脚踹。他在书里写“我身上带着父母遗留的坏脾气、坏习惯、不科学的思想,不管我怎么摆脱,他们都在我身上有反应。”
麦家当了爸爸以后,悲剧遗传式重演。他不敢面对儿子,怕自己的悲剧性格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可有一次他的儿子在学校跟人打架,他压抑不住怒火,到了学校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个巴掌,父子关系急剧恶化。后来的三年,麦家的儿子直接不上学,天天打游戏,除了吃饭上厕所,不出卧室,不许任何人接近。好在麦家已经有了觉醒的意识和态度,他小心翼翼的守候着儿子,长篇累牍的给儿子写信,儿子只回一个表情。一直到儿子考上了大学,父子才真正的和解。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爱和会爱是两码事。
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面对孩子的求助,请多一些温柔和包容,不要让责怪寒了孩子的心,
我们固然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人家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呢,对不对?
感谢关注@让妈育儿,我们一起向上生长,爱你们,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