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关闭阀

陈家镇装修保洁公司从薄弱村到示范村陈家屋

2024年07月22日 静态资讯

池塘里的鱼和虾已捕获售出,再过二十天到一个月的时间,地里的大白菜也要陆续开始出了。秋末冬初,利津县汀罗镇陈家屋子村暂别熙熙攘攘和排队车辆。不过,此时闲在家中的村民也不多,或者在村里的招商引资项目里侍弄兰花,或者在村集体的大棚里管理西红柿苗株,这让他们忙碌,也让他们的钱包鼓了鼓。

产业有发展,村民增收入,基础设施大改善,从省定贫困村到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山东省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陈家屋子用三四年时间实现了“蝶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园园 崔立慧

盐碱地上搞“上农下渔”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十多万元

“就这么一个池子,出了两三万斤鱼。”在陈家屋子村村北,村党支部书记尚文光指着“淡水池塘低碳流水养殖示范项目”的鱼池,颇为自豪地介绍。这个一共300平方米的养殖区被分成了三个池子,今年一共出产七八万斤鱼,而去年4个月生产商品鱼10万斤,直接经济效益在30万元以上,“光这一项就能给村集体带来十来万块钱的收益”。目前,鱼塘的水已经排空,正通过日照进行自然杀菌,等待来年换上新水后继续养殖。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村民家门口务工。

就在几年前,陈家屋子村村集体的账面上,还几乎没有收入,被称作是个“一贫如洗的小村庄”。“村里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而且基础薄弱,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尚未形成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尚文光介绍,早些年,村民主要靠零星种养和下洼割苇子换钱,“村里虽然有地,但是盐碱化很严重,种农作物产量低。虽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村里也有村民陆陆续续开始利用坑塘搞养殖,初步做到‘上农下渔’,但一般是养四大家鱼,也不知道科技养殖啥的,效益不高,村集体更是没啥收入。”2014年,陈家屋子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这让村两委“坐不住”了。如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如何让村集体收入增加?陈家屋子村两委先后多次外出考察,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发展产业。在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助下,陈家屋子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利津县陈家屋子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津县陈家屋子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依托“上农下渔”模式,先后实施了池塘流水养殖示范项目,建成了全市首个池塘低碳流水养殖系统,将传统鱼塘的“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循环池塘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为帮助村民增收,陈家屋子村还不断引导村民调整种植养殖种类,“原来是种棉花,前两年效益不大行,我们就推广西瓜、白菜种植;养殖的话,原来是养四大家鱼、罗非鱼,效益不高,现在养对虾,一斤能卖20多块钱吧。”尚文光说,无论是之前西瓜成熟季,还是前一段时间捕鱼收虾,村里都停满了收购车,“过一段时间收白菜,外边来的收购车还得排长队。” 与此同时,在今年4月份,陈家屋子村精致农业产业园项目也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一期建设面积100亩,投资100万元,建设以绿色农产品种植、水产品养殖及产品轻奢加工为特色的现代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发展产业,2018年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实现了“穷村”到“强村”的转变。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引企业来村“筑巢”

各类收购车在村里排长队,对前些年的陈家屋子村来说,根本是不敢想的事情。“基础设施不行啊,早些年连条好路也没有。”尚文光说道,“其他村年轻人结婚是看日子,这个村是看天气。因为一旦下了雨,婚车出不去,拖拉机随时准备拖婚车。”为促进村里经济发展,此前村两委也曾考虑过招商引资,并邀请企业来考察过,由于基础设施差、进出不便,当时就是有客商有感兴趣的项目,也落不了地。 修路、完善基础设施,成为彼时陈家屋子村最急需的事情。通过积极争取,2017年,陈家屋子村实施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了1000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了20套体育健身设施,为村级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投资65万元建设了陈家屋子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为提升全民海洋科学素养和海洋意识建设基层阵地。

陈家屋子村的“淡水池塘低碳流水养殖示范项目”给村集体带来十多万元的收益。

此外,陈家屋子村还投资200万元,新设100kw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电缆300米、低压线路1950米,衬砌引水沟渠990米,新建桥涵2处,维修桥涵2处,整修清淤池塘30个;在全村配备垃圾桶145个,配备了两名专业保洁人员,维护村庄环境,村内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投资60万元对道路两侧绿化及围村林工程进行建设,绿化面积共计6.7万平方米,村庄绿化栽植苗木数量1.1万棵,以栽植白蜡、樱花、紫叶李等品种为主;村内绿化覆盖率达到40%,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率达到70%,农村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2019年,陈家屋子村被评为“东营市森林村居”。 环境改善,引凤筑巢。“除了已经落地的两家花卉种植企业,现在还有其他项目也在谈着。”尚文光介绍,环境改善,尤其是交通方便之后,不仅村民种植的西瓜、白菜更容易销售,企业项目也纷纷落地,而这还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忙的时候,村里还有周边村的妇女就过来干活,一天80块钱。”除了种地、搞养殖,这两年孙月让还在村里一家花卉企业做日常管理,“不耽误种地养虾,家里有啥事也能顾上,在这儿一天还能有120块钱的收入。”陈家屋子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以党建+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村域经济发展。通过产业提升,2018年,陈家屋子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达到了二十多万元。

尚舞编辑部

饮食保健

知识文库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