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岩匙属

如何判断是否缺乏维生素D2 维生素D2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023年09月06日 静态资讯

如何判断是否缺乏维生素D2 维生素D2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一、缺乏维生素D2的判断方法

维生素D的作用远不止维系骨骼健康那么简单,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维D缺乏有关,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何判断是否缺乏维生素D,从七个方面就可以得知:

1、头部爱出汗:头部爱出汗是维生素D缺乏的典型症状。

2、心情抑郁:维生素D可改善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进而改善心情。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大大降低抑郁症发病几率。

3、出现肠道问题:研究发现,克罗恩氏病以及腹腔或肠炎会影响脂肪吸收,因而更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

4、骨头疼痛:缺乏维生素D的成年人更容易发生骨骼和肌肉疼痛,早晨起床时关节有僵硬感。

5、超重或肥胖:身体脂肪过多会降低血液维生素D水平。其原因是维生素D具有脂溶性特点,身体脂肪越多,就越容易被“稀释”。超重或肥胖人群可能需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

6、年龄因素:年纪越大,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就越弱。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相对更多,晒太阳的时间相对较少,也就更可能出现维生素D缺乏。

7、深色皮肤:多项研究表明,皮肤色素是自然防晒霜。涂抹防晒系数为30的防晒霜会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97%。皮肤黝黑的人晒太阳时间需要增加10倍才可获得与白色皮肤人群相同的维生素D。

二、维生素D2有哪些不良反应

1、患者服用之后会出现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

2、骨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3、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2,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4、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

5、治疗维生素D2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以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并应避免曝晒阳光,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

三、维生素D2的注意事项

1、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2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2、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2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

3、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2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4、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2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2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5、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2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6、高血钙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禁用。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2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

8、儿童用药:婴儿对维生素D2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决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

9、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10、规格与贮藏:0.125mg(5000单位);0.25mg(1万单位)。避光,密封保存。

四、维生素D2的用法用量是多少

1.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每日0.25~1.5mg(1~6万单位)最高量每日12.5mg(50万单位)。小儿每日0.075~0.25mg(3000~1万单位),最高量每日1.25mg(5万单位)。

2.家族性低磷血症:成人口服每日1.25~2.5mg(5~10万单位).3.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成人口服每日1.25~3.75mg(5~15万单位),小儿:

1.25~5mg(5~20万单位)。

4.肾功能不全:成人口服每日1~2.5mg(4~10万单位)。

5.肾性骨萎缩:成人开始剂量每日0.5mg(2万单位),维持量每日0.25~0.75mg(1~3万单位);小儿每日0.1~1mg(4000~4万单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2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

儿童用药:婴儿对维生素D2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决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今日财富杂志社

汽车周刊

越野世界期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