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汽车电器空调维修吴跃山拥有3项专利的
2024年07月31日 静态资讯
“只要处处留心、善于动脑,人人都可能是专利人!”近日,扬州市江都区六旬老人吴跃山发明的具有自补偿对流交换增能装置的空调系统,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是吴跃山获得的第三项国家专利。
从一名普通的空调维修工,到拥有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吴跃山用了33年时间。他凭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一名“草根发明家”。
今年66岁的吴跃山是仙女镇人,1990年进入一家企业学习空调、冰箱维修技术。1997年,企业倒闭,吴跃山下岗了,碍于年龄因素,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家开起了“先锋家电维修部”,专修空调。
吴跃山为人朴实、话不多,但一说到空调,话匣子就打开了。“液体制冷剂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机的蒸发器,蒸发汽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而气体制冷剂则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吴跃山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解空调制热原理。
“一到冬天,就有许多用户反映,空调的制热效果没有制冷效果好,大家干脆就用电热油汀或电取暖器取暖,但这些耗能大,又存在安全隐患。”吴跃山说,由于冬天的室外温度低,空调制热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量的难度加大,导致制热效果相对较差。
早在20年前,吴跃山便开始构思,如何有效改善空调的制热效果。他从二手市场买回旧空调,将家里的阁楼、车库改成实验室,为了节省电费,他选择在半夜做实验,“晚上9点之后的电费便宜!”吴跃山笑着说。每年冬天,他在早上温度最低时,对空调的制热系统进行调试、改进,采取多种方法尝试提高进入压缩机的气体制冷剂温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反复试验,吴跃山摸索总结的《具有自补偿对流交换增能装置的空调系统》技术成果出炉,他采用了一种取热增能对流交换装置,使系统自补偿温度,同时通过温差控制法,使压缩机排气温度由原来的60多摄氏度提升至80多摄氏度,排气温度高了,进入室内机的气体温度也就高了,从而有效改善空调制热效果。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更好地应对新问题。”一直以来,吴跃山始终保持永不满足的学习状态、永不停步的学习劲头,钻研空调维修技术。他的女儿吴锦瑾介绍,每到饭点,喊他吃饭,沉醉在空调世界里的老爸总会说:“再等一会儿。”
吴跃山笑言,他的每一次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在一次加注制冷液时,吴跃山的左手食指被严重冻伤,养伤时他便开始琢磨,去掉原来设备上的“顶针”,增加一个外置手轮进行调节,这样就能避免在拆卸加液装置时,手指被冻住。这是他在2008年获得的第一项国家专利,现在上海、浙江、台湾等地的多家企业都在生产他发明的装置。
在一次维修空调的过程中,他发现回流到室外机的制冷液温度很低,造成电能浪费。对于这一现象,其他维修工人习以为常,只有他放在了心上,最终通过增加一台室内机,与原来的室内机形成串联,有效提高空调的使用效率,用户反响热烈、好评连连。2015年,吴跃山再次收到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别的我都不会,就会这一项技术。把本职工作做好,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有所进步,那就更好了!”望着满屋子的空调维修工具,吴跃山发亮的眼光里满是希冀。
作者:记者 程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