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红土怎么养花豫西山区农村用泥巴糊墙红
2024年08月20日 静态资讯
河南省西部山区最常见的建筑,其实还是土墙瓦房,栾川县的土墙瓦房,又与相邻的嵩县、洛宁有所不同。
栾川山区大多数土房屋顶没有严格的五脊六兽,室内却必须有木质的阁楼,也就是在木梁上面间隔80厘米左右横摆一层木杆,木杆上再铺一层一公分左右厚的木板。阁楼上面可以放置粮食、农具杂物等,少数人家会在门的上方安装木格或者水泥预制的“明檐”,保持阁楼内光线充足,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能够在阁楼上打地铺休息。
近日来到栾川县狮子庙镇瓮峪村,山谷深处刚好遇到一户人家,正在给夯土墙做粉刷,按照当地的说法叫“抿墙”,就是用没有石块的泥土,拌上麦秸,进行充分搅拌后,把泥巴糊在夯土墙上面,可以起到美观和保护夯土的作用。
在栾川山区,现在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当地人纷纷外出,到镇上或者县城购买楼房,而来自洛阳、郑州以及其他城市的人们,则愿意跑到深山沟里租赁或者买下一所古朴的宅院,夏季在这儿种菜、爬山,体验农家生活,到了冬季,再回到城市避寒。
正在翻搅泥巴的大叔听力不好,无法沟通,倒是转运泥巴的李大叔告诉作者:山里都是砂石土,粘度不够,无法制作抿墙的泥巴,这些泥土是他们雇车从十几里外的北山上挖回来的红土,拌上麦秸后,已经闷了两个来月,最近天气好,才进行抿墙的工作。
李大叔带领作者一行进入院子,这户人家的大门开在一间侧房墙上,过道上方就是当地特色的木质楼板,女主人看到我们,非常热情的拿出来两瓶纯净水,塞给作者说:“天热,喝点水!”
大门正对的侧房,只有前墙是红砖垒砌的,山墙和后墙都是夯土。李大叔告诉作者:“咱这儿出一趟沟太远,这个组是瓮峪沟最后的一个村子,距离乡镇40多里。以前盖房子,最早都是自己烧制砖瓦,后来保护环境,不让个人烧了,买红砖路程太远,就算十几年前盖的房子,不少也还是打夯土墙。”
李大叔今天的职责是运送泥巴,而他们运送泥巴的工具看起来也很有特点。
“这叫泥兜,一般都是用结实一点的布,或者编织袋,用布条绑住四个角,往里面装泥。你比方说往房子上送,铁锨端着不方便,这个用绳子一拉就上去了。这都是老传统的东西。不用了,泡到水里面,布兜浸湿,下一回再用泥巴不沾,要不泥巴粘在布上不好倒……”
“泥兜”主要是在距离相对近的地方进行转运,在房子的后面,作者也看到了相对现代的手推车。
院子的主人小陈告诉作者:他平时在外地工作,父母也到处打工,家里经常没有人,又不想老宅损坏坍塌掉,于是攒了这个月的休假,回来请人修缮老宅。
小陈对作者说:“好在俺村我叔们都还在家,好寻人,这种活咱们年轻人,会的不多,这还好点儿,有些村子,人都搬出去了,家里有啥事,找个人帮忙也找不来。”
正在抿墙的大叔已经70多岁,他说:“要说修房子糊墙这种活,也没啥学的,俺们也没有人教,老一茬的农村人大部分都会,就是现在这年轻人,出去打工时间长了,有些技能没接触过,就不会了。干这活,主要是太慢,干抿不见出活。你就跟这面山墙一样,俺俩人糊了半天,还得一个人和泥,一个人运泥,一座房子全部糊下来,得两三天。”
小陈有些苦涩的笑道:“平时家里人很少回来住,老房子扒了重新翻盖,有些浪费,用水泥糊墙吧,好的河沙价格太贵,本地还没有,只好选择用泥土糊墙。至于十几年之后的事,那再说吧……”
李大叔告诉作者:糊墙的泥土一般都是挖的土崖生土,直接糊墙容易起泡开裂,风吹日晒会脱落,而经过两个月浸泡的泥土,就改变了属性,虽然也会裂缝,却不会起泡脱落,等到夏天雨季来临的时候,墙面受潮,这些裂缝就又自然闭合了,能够有效保护里面的夯土。
而水泥和泥土的结合性并不好,尤其是对水分的吸收和排放不一样,曾经也有人用水泥糊外墙,没过多久就起泡脱落了。泥土里面添加的麦秸,就起到了类似钢筋的作用,牵连着墙上的泥皮,即使开裂很宽,也不至于脱落。
根据乡村大叔们的介绍,作者了解到:一座房屋夯土墙的建造,就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墙根通常都是用石块垒砌的根基,保护得好的话,墙体能够上百年不变形,只需要过一段时间,对屋顶的瓦片进行检查和返修就行了。
“恁去吧,那边沟里头,刚好有一家正在翻瓦房顶哩,你们去了,估计能见到。糊墙这活没有啥技术难度,翻瓦房子,那可不是耍的,弄好了十年八年不会漏,弄不好了,前头翻瓦,后头漏……”
白衣大叔指了指山的那一边,告诉作者:那儿正在进行传统土木建筑的另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