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认养猫顺昌路的店猫都叫一个名字
2024年11月14日 静态资讯
新天地背后的顺昌路,已经挂起了大红色的动迁标语。
这条烟火气十足的马路,正在告别。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顺昌路的店猫们,它们才不关心城市的变迁、人类的悲欢。
在店猫的世界里,捉老鼠才是正经事。
顺昌路的猫特别多,没有人数得清这片街区到底有多少只猫。
这条路上小店多,不少店都养猫。这种店猫介于家猫和野猫之间,在顺昌路的猫江湖中,自成门派。
既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游侠,也不是高冷安静的家猫。
它们当中没一只是“吃白食”的,个个都得“工作”。
■在顺昌路,许多小店门前都有一只猫咪。
老房子老鼠多蟑螂多,店猫要负责捉老鼠、唬老鼠,能干点的还能兼职打蟑螂、拍苍蝇。
在老街开店,邻里关系顶顶要紧。在店老板之间,把猫送来送去是常有的事。
于是很多店猫都是近亲,猫爸猫妈,可能就在楼上楼下。
至于猫的名字,我们采访的店家统一回复:“没名字”。
那怎么喊它们呐?“就叫咪咪呀!”
■顺昌路的猫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咪咪”们都有到马路上游荡的特权,出走个一两天很平常,时间长的,干脆跑走四五个月,深入体验野猫生活。
自由的代价是“猫生安全”。这些店的上一任“店员小猫”,有不少是被人偷走的。
咪咪们的消失,都让店老板们揪心不已。
毕竟,工作归工作,感情也一定是有的。
顺昌路靠近建国东路口,一只店猫刚刚“卸货”。
■猫妈妈带着刚刚出生的小猫咪
这里是曾经的夜宵档“东成炒面”店。
一个多月前,猫妈妈“下”了四只小猫,每只才巴掌那么大。
四只小猫中,有三只白色中带点黄毛,和猫妈妈长得很像。还有一只毛特别长,纯白色系,大概随了爸爸。
一窝“呜呀呜呀”的猫宝宝中,独独这只长毛猫是店老板的心头肉。
■几只小家伙里,老板最偏爱这只长毛小白猫。
每天上午,卷帘门一拉开,四只小猫就连滚带爬地咕噜咕噜从里面钻出来。
扒拉着塑料泡沫做成的猫砂盆,学习攀爬。
老板姓郑,顺昌路“土著”,今年70岁。猫妈妈是附近开店的人送的,现在那家店已经搬走了。
猫爸爸就住在店后头的弄堂房子里。
猫宝宝都没名字,猫妈妈当然也没有。总之,只要是个猫,在郑老板家都叫“咪咪”。
在顺昌路,“东成炒面家生了一窝小猫”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开了。
对面水饺店早早来“预订”了一只,还有附近其他相识的人,“预订”了另外两只,等小猫在猫妈妈身边再待一阵,就会被新主人抱走。
■猫妈妈和她跌跌撞撞的小猫们
但那只纯白的长毛小猫,郑老板不舍得送人,他决定自己养。
“总归自家留一只。这只好看点,毛长,面孔有点圆,聪明点。有辰光坐着没事体,伊会自动跑到侬脚上头。”
郑老板对小猫们的养育方式,是典型的放养式:家里有饭吃饭,有面吃面。
我们第二次去采访时,郑老板正在切青菜,顺手丢了一个青菜头在地上,给小猫们啃。
他有自己的一套育猫观:“猫不要养了太金贵,(否则)嘴巴吃刁了,专门吃一样物事了。”
在炒面店,猫食虽然不讲究,但也不是白给的,猫得上班。
要求小猫工作,确有客观原因——老鼠太多。
“老房子简陋,东一个洞,西一个洞,老鼠钻得进来。”
“现在都商品经济化了,(猫)要工作哎!侬不捉老鼠,我养侬做啥?当宠物啊?”
郑老板又补充说:“(捉老鼠)对身体也有好处的。”
■在顺昌路上,每一只小猫都朝着捕鼠官的方向成长。
当然,郑老板这个“雇主”也不是动嘴皮子型的。他还亲自上阵,在猫抓老鼠的紧要关头,主动搭一把手。
有时小猫咬着老鼠时间太长了,嘴巴发酸,只得暂时把老鼠放在地上。“放下来么老鼠就蹿了,我帮伊忙,边上拉牢(老鼠)。”
不过郑老板最最喜欢的那只猫,并不在这五只里。
在这只猫妈妈到来之前,郑老板还养过一只咖啡色的猫,但后来被人偷了。
“一只老好的猫!屁股老大,脚么像狗一样,短,粗。走起来一摇一摇,老好白相噢!”
“有一天夜里向,一两点钟,阿拉忙得来要命!忙好后,猫被人家偷掉了。”
这间叫“东成炒面”的铺子,是郑老板自家的房子。前头开店,后头住人。
炒面店开了有十七八年,每天晚上六点准时迎客,通宵营业。
两年前,郑老板生了一场病,店铺暂时歇下来了。
■“东成炒面”歇了下来,门楣上还留着招牌的痕迹。
但店门口那辆做生意时用的“炒面推车”还保留着,推车上一口大铁锅。
每天早上,郑老板都会拉开卷帘门,用这口锅做饭给太太吃。
炒面铺子开着的那些年,这段顺昌路的夜晚灯火通明。
如今店都歇业两年了,但只要卷帘门一拉开,总会有人过来问:“店开了伐?”
“天天有人(问)。伊拉想着我的炒面啊!”
■郑老板每天早上为太太做饭,他的炒面还有客人惦记着。
- END -
写稿子:姜天涯 李欣欣/
拍照片:姜天涯 李欣欣/
拍视频:姜天涯/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