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毛茎龙胆

抚琴东北路养狗场文物版汪星人表情包来袭这

2024年11月14日 静态资讯

今(7)日上午,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绿雨轩展厅,“低徊入衣裾——狗与汉晋生活特展”正式开幕。此次特展,汇集了焦作市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市博物馆及武侯祠博物馆馆藏的百余件珍贵文物。通过“芃芃其麦、闻声于野”,“良田美畴、犬喜人归”,“乐舞之乐、琴瑟在侧”,“佳犬趣闻、其乐无穷”四个单元精巧联结,各式精美生动的陶狗、陶仓、陶楼、陶俑一一呈现,一幅古风立体画卷徐徐展开。其中,38件出土于南阳的陶狗或卧、或立、或憨朴、或威猛……姿态各异,可谓文物版的高级表情包!据悉,该展览作为“2018武侯祠成都大庙会”重磅推出的文物特展,将持续至5月4日,每日开放至18:30。

陶狗艺术品姿态各异狗与人类历史的交点,可以上溯至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时人们传说狗是神话中可御凶害的吉兽;之后,人们将其驯化,用于田猎,并护卫家园;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狗越来越多地走进日常生活,成为娱乐之消遣和生活品质的象征。

而在汉代,养狗除了用于祭祀、狩猎外,王室贵族还用于玩赏和戏斗,朝廷甚至为养犬业专设官员,开专门场所,定期举行斗狗会,犬马声色,热闹堪比乐舞盛宴。汉代厚葬之风盛行,汉代人以陶狗为明器下葬,用捏制或烧制的陶狗来镇魔辟邪,并以此显示死者生前的财富和气势。

南阳汉代陶狗,是汉代出土的陶塑艺术品。南阳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吴新会介绍,南阳陶狗数量大、种类多、造型别致,被当代考古界誉为南阳一绝,“目前南阳发掘出土的陶狗达2000多件,其中最大最高的陶狗有56厘米,最小的陶狗仅有5厘米。”天府早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出的陶狗,或卧、或立、或憨朴、或威猛、或活泼可爱、或神气十足,惟妙惟肖,可谓文物版的“高级表情包”,让人忍俊不禁。

陶房、陶井等展现汉晋百姓生活细节提到汉晋,人们可能会想到汉武盛世、光武中兴、三足鼎立等一段段辉煌的历史。本次展览,则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非常接地气的汉晋日常生活。

说到百姓生活,汉代,庄园经济发展,丰产富足。在位于现今焦作地区的“山阳故城”,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制陶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汉献帝刘协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展品中,来自焦作市博物馆的汉代陶房、陶井、陶灶、陶楼等诸多珍贵文物,再现了当时的盛景。透过展厅内的精选文物,配合精心配置的图文说明,观众可以了解到两千年前的汉晋人民充实而精彩的生活细节,高楼富丽、仓廪富足、六畜兴旺、歌舞升平,吃住玩乐,一应俱全。

文物“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通体高达1.61米,且可以拆分组装。主楼高大雄伟,附楼挺拔秀丽,又有阁道横架,展现了汉代“复道行空”高超建筑技术。

汉晋时期,娱乐生活也十分精彩。《三国志》中曾记载刘备:“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酒过三巡之后起舞高歌不但是家庭宴饮的内容,也是社交场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现场,主要来自洛阳博物馆的射箭俑、乐俑、舞俑、抚琴俑、吹奏俑、俳优俑等,组成了一支完整的“表演团队”,生动地再现了汉代载歌载舞的精神风貌。

本次展览,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原创策划推出的“三国掇英——三国时期物质文化”系列展览的开篇特展。系列展力求以文物为线索讲述三国历史,构成系统性的博物馆式三国历史解读展示新平台,让观众在了解三国故事概貌的同时,走进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真实生活与精神世界。

天府早报记者段祯

中国房地产业投稿

通讯世界官网

农村科学实验官网

农家科技投稿

山西农经网站

东方药膳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