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辐花属

广州快递小哥养猫为封控区居民配送物资十兄

2024年11月14日 静态资讯

一个人负责给一栋楼所有住户配送一日三餐及相关物资,最多一次有人扛过99箱物资爬9楼;每天穿着防护服上下楼梯超过800级,呼吸困难还摔过跤;当“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之余,还帮封控区的居民照看水族馆,当起“铲屎官”……

12月16日零时起,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文星酒店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当日上午9时30分,文星酒店周边居民封控区正式解封。均禾街道负责给封控区居民楼配送物资的“十兄弟”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这段难忘的抗疫经历。

“十兄弟”肩扛手抬为196户居民送物资疫情发生以来,白云区3个封控区的群众生活保障成为头等大事。白云区各部门重点保障,跟踪服务,全力解决群众的每一项需求。

在封控管理期间,均禾街迅速建立“3+3”线上线下群众诉求收集处置体系,第一个“3”是网格微信群收集、热线电话收集及现场收集,第二个“3”是“白云防疫心愿墙”收集、社工收集、12345平台收集。区直部门、街道干部、党员社工在后台跟进服务,全力保障群众的生活所需,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

均禾文星酒店周边封控区域共有10栋居民楼196户278人居家隔离。均禾街为每一栋楼建立一个微信群,同时从街道多个科室抽调了刘举银、黄耀福、陈智斌、黎建炼、杜敏俊、曾王鹏、张志斌、蔡惠邦、吴旷、钟杰任共十名工作人员,组成物资配送小队,每人负责一栋楼,线上线下全天候服务封控区群众。

这十栋楼矮则六七层,高的八九层,全部是楼梯楼。物资配送小队化身“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大力水手”,靠着肩扛手提,每日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爬楼梯逐家逐户送去一日三餐,饮用水、牛奶等各种生活物资及药品、快递包裹等,甚至还扛过一瓶瓶装煤气。根据他们粗略计算,每人日均上下楼梯超过800级。

这14天里,除了身体上的辛苦,他们默默承受着住户的情绪发泄,时时换位思考,始终耐心跟住户解释并反复安抚,互相帮助,彼此扶持,认真做好管控范围内居民生活物资保障等服务工作,向住户传递着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十兄弟”,朋友们也打趣道,“岁月静好,有人负重”。

搬99箱物资上下楼梯1584级刘举银是从贵州平塘前来广州均禾街学习交流的干部。“12月4日是个周末,到广州刚两周,本来打算到处走走,没想到早上起床打开手机一看,发现文星酒店疫情来了。”草草吃完早餐,刘举银急急忙忙赶到街道办事处,看到已经摆放了好多物资,他主动申请去送物资,这就成了“十兄弟”中的一员。

黄耀福(左)、刘举银(右)

“新冠肺炎病毒的威力我很清楚,家里也有老人孩子,内心恐惧肯定有,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必须要带头担起来。”街道请来专家给“十兄弟”培训防护标准流程,刘举银和同事一起认真学习穿戴防护用品,他想着:“只要认真做到位,就不会有危险的”。

刘举银负责园边新屋南一巷一栋,9层楼,33户人家。“每天穿上防护服站一会,还没开始爬楼,就已经出汗了”,刘举银说,每次送完全栋楼的餐食,脱下防护服,兄弟们各个衣服湿透,“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本该在外打拼谋生活的年轻人都那么配合防疫工作,居家隔离,我就觉得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是一件神圣的事,我必须要做好。”

最令刘举银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除了一日三餐,他要给33户人逐家派送牛奶、面包、方便面等物资,共计99箱。在一个兄弟的支援下,他俩用了近2个小时,终于完成了物资分发,上下楼梯1584级。“口罩下面呼吸困难,防护镜里都是水雾,送完东西下来,我们脚都站不直了。”刘举银和同事隔屏“相视一笑,互相鼓劲”。曾经因为水雾遮挡视线,刘举银还在下楼梯时摔过跤。

“我本来就是来广州学习基层治理、服务企业等先进经验的,没想到碰上实战了。”刘举银说,亲身体验到广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对疫情的快速反应,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收获很大”。

代为照看水族馆 当起“铲屎官”经过头几天爬楼梯累得腰酸背痛腿酸软,“十兄弟”很快习惯了,“我感觉身体都强壮了一些”,张志斌说。除了物资配送的主要任务,“十兄弟”还尽力满足封控区住户在“白云防疫心愿墙”上提出的各种需求。

一次,一位住户向工作人员求助,称自己在封控区有一个宠物美容店,想请人帮忙去喂一下猫。“我一直养猫的,我来帮你完成这个心愿。”“十兄弟”中的黄耀福主动当起“铲屎官”,隔几天就去宠物店投喂两只猫咪,给它们更换猫砂。

黄耀福当起“铲屎官”

还有一位住户在封控区经营了一家水族馆,他本以为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出去,确定要封控14天后,他着急地想请人帮他给鱼缸换水。“因为他说店里有比较贵价的鱼,希望能尽量帮群众减少损失”,黄耀福便接下了这个活。

当进到水族馆的时候,黄耀福吓了一跳,“里面有大大小小三四十个鱼缸,有个大鱼缸里,很多小鱼已翻肚了。”征得店主同意后,黄耀福开始清理鱼缸,“把死鱼一条条捞出来,换水、喂食,那个下午整整干了2个半小时。”期间,同事一直没收到黄耀福的信息,以为他穿着防护服干活太闷晕倒了,着急得拼命给他打电话。

黄耀福在清理鱼缸

鲜为人知的是,黄耀福是一个新晋奶爸,儿子刚刚三个月大。在妻儿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抗疫一线的高风险工作。为了减低妻儿的健康风险,黄耀福暂时把他们送到岳母家,请岳母代为照顾,“家人也担心我的安全,但更多是支持和叮嘱”。

疫情发生前,黄耀福已经萌生了入党的想法,经过这些天,他的决心更加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体现在我们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中。”黄耀福说,他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这个先进组织中的一员。

16日解封的时候,“十兄弟”脱下防护服,为住户们送去了解封通知书,大家第一次看清了为他们服务的“小哥哥”的模样。尽管也曾被住户埋怨“东西送晚了”而感到委屈,更多住户在接到物资时笑着说的那句“谢谢”,让“十兄弟”感到了“再辛苦也很值得”。

均禾“十兄弟”,从左到右依次为:黎建炼,杜敏俊,曾王鹏,张志斌,吴旷,黄耀福,钟杰任,陈智斌,刘举银

“经过这些天工作,我亲身体会到党和政府对每一个普通百姓的重视。”“十兄弟”中的杜敏俊说,“我们为自己能在抗疫中出一份力,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感到自豪”,“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让广州成为一个充满包容的可爱城市”,杜敏俊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云均瑄、王文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云均瑄、王文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晓宜

乡村科技杂志社

品牌研究杂志-在线征稿【官】

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官网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官网

光源与照明

消防界邮箱

长寿杂志-在线征稿【官】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