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光轴

养狗减少病毒新研究养狗让早亡风险降低24

2024年11月14日 静态资讯

养狗是种什么体验?

从没有这么拼命地拖过地

拆家之后还要安慰它

看着它“折磨”自己

刚洗完澡就往泥坑里跑

时刻黏人,即使是上厕所

有人说,养宠物就是“痛并快乐着”,但你可能不知道,养宠物还能给主人带来健康益处。

美国心脏协会一项研究称,养宠物狗有助于降低主人的早亡风险。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提醒你养宠物的注意事项,让你和它都能保持健康。

受访专家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副主任医师 李晓梅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 吕艳丽

北京市小动物协会秘书长 徐妙

养狗,让早亡风险降低24%美国心脏协会所属医学杂志近期发表一项研究称,养狗对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独居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患者益处较大。

美国心脏协会的格伦·莱文博士及其团队对多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养狗人士罹患重大心血管疾病后可以获得更佳的康复效果。曾有过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独居养狗人士,病后健康改善空间最大。

具体来说,相较于未饲养宠物狗的参试者,独居养狗的心脏病患者出院后早亡风险下降33%,中风患者早亡风险下降27%;

与不养狗的人相比,养狗人士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4%,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死亡风险下降31%。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医学教授、内分泌学家克雷默表示,养狗会让主人的身体活动增加,抑郁情绪和孤独感降低,可以说身心健康水平都有所提升。

养宠物,当心5种病不可否认的是,宠物容易成为细菌病毒的携带体,因此,每个养宠物的人都要提防这几种病。

1 狂犬病

很多人认为只有被狗咬了才可能感染狂犬病,事实上,被猫咬伤也存在这种风险。

预防措施:给宠物注射疫苗;让宠物远离野生动物;如果被动物咬伤或挠伤,应立即请医生处理。

2 寄生虫病

包括蛔虫、钩虫、绦虫等引起人们咳嗽、呼吸急促、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预防措施:及时清理宠物粪便;在触摸宠物或清理其粪便后,必须彻底洗手;不允许宠物喝户外的水,不让其吃生肉等食物;不让宠物随意出入浴室。

3 细菌感染

人感染后通常表现为腹泻、发烧、呕吐、头疼、恶心等。此时要保持充足的饮水,必要时服用药物。

预防措施:如果宠物腹泻,应避免和它们直接接触,尽快带它们就诊;即使宠物恢复健康,摸完它们也要彻底洗手;不要在厨房水池、浴缸和洗手池中清洗它们的食盆。

4 猫抓病

巴尔通体病原体存在于猫的指甲中,会通过搔抓或咬伤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统计,约40%的猫曾携带这种病菌。

预防措施:及时修剪猫指甲,不要让猫舔任何开放性伤口。

5 皮癣

如果宠物身上出现毛发脱落的斑块,并且斑块中心有红色印记时,就要留意你的皮肤上是否也有红色的环形斑块。

预防措施:用热水洗涤宠物的寝具,每月至少1~2次。

健康养宠物的5个原则养宠物不是简单的喂养,要对它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做好5件事,让你和它都健康。

预防接种

为了你和宠物的健康,一定要接种疫苗。一般情况下,出生满6周(狗)或8周(猫)的幼崽就可以接种疫苗。

疫苗种类:

猫一般接种“猫三联”疫苗。狗一般接种“四联苗”、“六联苗”或“八联苗”。接种频率:

幼龄犬(猫)通常需要接种3次(首次接种年龄在12周龄以下)或2次(首次接种年龄超过12周龄),每隔3~4周接种一次。

在接种完全部疫苗后的3~4周应当做一次抗体检测,了解疫苗的免疫状况。此后,疫苗每年接种一次。

及时就诊

如果宠物出现不吃不喝、多饮多尿、呕吐、便溺异常、精神不振等异常状况,建议及时带宠物到宠物医院就诊,检查具体病症。

要定期为宠物做体表驱虫,建议按药物使用说明和医嘱进行,通常每月驱虫一次。

文明养宠

作为宠物的主人,自家的宠物要文明“教养”:

和宠物外出时佩戴牵引绳;宠物便溺后,应当第一时间清理;定期为宠物洗澡。

被咬及时处理

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要参照狂犬病暴露管理指南进行处置:

一级暴露:接触到动物唾液、被舔舐,但皮肤完好,无需处置。二级暴露:皮肤被轻咬或抓伤,有轻微划痕,应当立即处理伤口,注射人用狂犬疫苗。三级暴露: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造成感染,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跟流浪猫犬保持距离

对待流浪的猫犬,可以定时定点投放食物,但一定不能随意带回家中喂养。它们性情不定,也可能存在携带寄生虫(比如弓形虫)和狂犬病毒等危险因素。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明日风尚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经济管理官网

黑龙江粮食

时代报告杂志社

大众文艺期刊

拳击与格斗官网

金融文坛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