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北方降温

家养猫咪信阳看虐猫视频或导致未成年人情感

2024年11月14日 静态资讯

第二届环境法治论坛“改善动物福利和应对虐待动物社会治理研讨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保护动物并不是仅仅为了动物,更是在保护人性和良知。”不久前,伴侣动物专项基金工作人员胡平在第二届环境法治论坛“改善动物福利和应对虐待动物社会治理研讨会”上表示,虐杀动物团队已产生了一条黑色的产业链,他们正将“魔爪”伸向未成年人。“虐杀动物这一行为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情感上的麻木、冷漠以及暴力行为的增加,进而对社会造成威胁。”

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也提及,近期在大型商场设置动物园及虐待动物频发的社会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直播虐待动物和买卖虐待动物的视频文件资料等违法行为,会诱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会议中,多位专家再次呼吁动物保护立法,并强调行业协会可率先出台动物福利标准。

A 虐猫群体“魔爪”伸向未成年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4月27日,安徽省阜南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经查明,3月15日,徐某辉(男,29岁)在阜南县鹿城镇一小树林内对猫实施虐待,并拍摄成短视频在QQ群内分享。后经互联网传播,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徐某辉予以治安拘留。随后,“杰克辣条”账户也发表了致歉信。2023年5月5日。阜南文明办发布公告,取消徐某辉“阜南好人”特别奖称号。

而需注意的是,这一虐杀事件并非个例。胡平在研讨会上表示,据调查,“虐猫事件”的背后是隐藏在网络后的一类团伙:他们有分工有协作,谁来线上、谁来线下、谁来虐杀、谁来拍视频,甚至产生了黑色的产业链,售卖虐杀动物的视频。

胡平分析,虐猫团队现在的重点目标群体是未成年人,他们通过游戏群、贴吧等各种互联网渠道,渗透到学生中,让未成年人看到这些虐杀视频。“有的孩子出于好奇心,有的孩子学习生活压力比较重,他们就会效仿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有的孩子虽然不会参与其中,但长期接触这些视频,也会给他们建立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胡平发现,目前已有许多未成年人参与到虐猫事件中,他所发现的就有多起:包括河南开封一17岁学生线上组织虐猫直播;一四年级学生虐杀了学校的流浪猫;河南信阳两准初二学生、上海一初三学生也参与到“处刑式虐猫”事件中等。

李恩泽也透露,就自己以往参与的案件来看,虐待动物的黑色产业链确实已渗透至未成年人群体,尤其是15至18岁以下未成年人。

“保护动物并不是仅仅为了动物,更是在保护人性和良知”,胡平认为,虐待动物的事件对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不能忽视。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是非和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虐杀动物事件)会导致他们对于情感麻木、冷漠,暴力行为增加,进而对社会和谐造成威胁。

“野生动物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但是宠物猫狗和流浪动物却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伴侣动物专项基金工作人员胡平说。他也提到了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在没有专门的动物保护法及反虐待动物法之前,宠物、流浪动物遭受虐待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应对?

B 多位专家呼吁动物保护立法 人大代表建议将虐待动物行为纳入治安处罚

李恩泽表示,我国最近两年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进步较大,野生动物的社会治理相对比较完善,而伴侣动物和养殖动物的法律法规比较落后。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1988年出台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也对动物福利、虐待动物有一些简单的规定。2023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实施后,对动物福利规定也更加细化。“我们还是有进步的,只不过这种进步的幅度还是比较小的,社会治理的整个体系还没有形成。”李恩泽表示。

北京市生态法治研究会主任杨军也表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范围还是受一定的限制,猫狗、家畜等都属于动物范畴。“能不能把‘野’字去掉?这样动物保护法是不是范围和空间上更大一些?”

李恩泽建议,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行使权力和义务,行政机关应该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立法机关在立法和修订法律法规时也应该充分把动物福利及反虐待动物考虑进去。

西北政法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岩林同样呼吁立法。他也坦言,从立法机构的角度看,目前立法时机不是特别成熟。“为什么现在法院对我们提起的关于虐待动物的这些公益诉讼会驳回?”丁岩林认为,这是因为“虐待”的定义在实践中尚有很大的争议。他建议环保组织,尤其是有全国影响力的机构或者行业协会可以先出台相关动物福利的标准,为法院判决动物虐待案件时提供一定的标准参考。

在此次会议上,李恩泽也代表会方公布了《中国动物福利基本稿(六项)》,这六项包括(让动物)免于饥饿、口渴和营养不良;免受疾病和伤害;免于身体和环境的不适;免于恐惧、痛苦和其他消极的心理状态,并能自由地进行最正常的行为形式;实施大多数正常行为形式的自由即禁止动物表演,避免让动物受到惊扰和刺激;根据不同物种的天性行为,为动物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比如飞行、刨坑、沐浴、社交等);妥善处理死亡动物的尸体。

据《法治日报》报道,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安排,今年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修改。在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海南代表团曾提出有关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议案,该议案其中一项是建议将虐待动物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

有何处罚

一员工一晚虐杀16只小猫 工行:已解除劳动合同

9月3日,工商银行南宁市新城支行发布通报称,关于网友反映工商银行南宁市新城支行员工王某某虐猫一事,经查,该员工存在虐猫行为。新城支行根据员工管理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目前,新城支行已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国内虐猫团队头目“猫瘾治疗师”疑为工商银行南宁新城支行员工王某某,引起广泛关注。

8月28日,有博主发文称,据网友爆料,王某某在网络上传播和贩卖的虐猫视频,大多数是“猫瘾治疗师”及其同伙实施虐杀并拍摄的视频。该博主介绍,这伙人拍摄的虐猫视频每一个都非常残忍,正常人看了都受不了,“猫瘾治疗师”及其同伙曾一晚上虐杀16只小猫。该博主称,除虐猫行为外,“猫瘾治疗师”和其同伙还发布网络不良信息,如放出“直播虐猫预告”,甚至以此要挟他人“捐款”等。

同时,若外人想进入该“虐猫群”,需要递交“投名状”。“投名状”不仅要拍下能证明本人亲自虐杀猫的视频,还要将自己的ID和敏感不当的“标语、口号”写在纸上同时拍下。

8月29日,工商银行南宁市新城支行曾就网友反映的有员工涉嫌虐待动物一事作出回应称,对此事高度重视,已组织开展内部调查,当地公安机关已受理案件。工商银行南宁市新城支行严厉谴责、坚决反对虐待动物行为。如查实员工存在相关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学生“虐猫”并发表不当言论 高校通报:开除学籍

8月27日,有网友反映,南阳理工学院有一名学生发布虐猫视频。该网友发布的信息显示,该学生还以文字形式详细描述了虐猫经过。

8月28日,南阳理工学院曾就此事发布通报表示,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经初步核查,虐猫视频确系该校2020级学生李某某所发。

9月2日,南阳理工学院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有网友反映我校学生李某某发布虐猫视频,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调查工作。经查,李某某存在虐猫行为,在网上发布虐猫视频并发表不当言论。学校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南阳理工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感谢社会各界对我校的关心和关注!

重庆一大学生虐猫被通报 律师:如患抑郁症不影响责任追究

近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一大二学生喻某某在某视频平台发布虐猫视频,视频中小猫被砍断尾巴和四肢。7月7日,喻某某虐猫行为曝光后,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发布通告称视频属实,将根据下一步调查情况,依法依规对该生严肃处理,重庆市警方介入调查。

对于网传喻某某曾自称患有抑郁症,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7月10日早上,他已经被送往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进行鉴定,预计将被送往重庆一医疗机构做进一步的检查,鉴定结果目前还不清楚。

河南有章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兴兴称,“虽然猫咪已经成为很多爱猫人士的‘家人’,但在法律性质其属于‘财物’。如果被虐待的猫属他人所有,喻某某虐待猫咪致残或致死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猫的价值如达到五千元的,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被虐待的猫属于流浪猫即‘无主物’或属喻某某自己所有,基于我国目前尚未就宠物及非保护动物方面进行立法,所以暂无明确法律依据追究喻某某虐猫行为的法律责任。”

另外,喻某某将虐猫视频上传网络并引发重大舆情,因网络属于公共空间,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秩序或寻衅滋事,公安机关可依据实际情况对喻某某进行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如情节严重,还可能以寻衅滋事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喻某某所称的抑郁症并非法定“减轻或免于处罚”情况,即使其患有抑郁症,也仅为公安机关处理时酌情考虑的事宜,并不直接影响追究其责任。

香港一男子虐猫致其死亡判监3个月

香港一名48岁男子今年5月底在荃湾一处休息场所用木棍打猫,又用尼龙绳绑着猫的颈部致其死亡。

荃湾裁判法院裁定其虐畜罪成立,判监3个月。

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

建议将涉及动物的公益损害案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将动物类公益损害案件一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同时明确环保、动保、消协等相关社会组织就动物类公益损害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据中国法院网介绍,公益诉讼是指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对违反法律、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按照程序依法审判并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

赵皖平介绍,2021年1月28日,最高检第八检察厅提出突出办理包括网络传播虐待动物等有害信息在内的新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这是动物类公益领域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赵皖平说,“但结合依然严峻的防疫形势,还需要将所有涉及动物的公益损害案件一并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赵皖平介绍,我国动物类公益损害主要包括非法进行野生动物交易,偷盗、毒杀、非人道贩运、储存及屠宰、烹饪犬猫产业链,个人对各类动物的虐待虐杀,各类学校校园里的虐杀流浪动物,各地基层政府和社区、单位等假借各种名义以公开及残忍方式捕杀毒杀流浪猫狗,实验动物管理混乱等行为。

赵皖平提到,2015年12月,西安医学院北校区发现大量“实验犬”被遗弃在该校顶楼天台,这些“实验犬”的嘴巴、四脚均被医用绷带缠绑,它们的身上更是布满了未经处理的恐怖开裂手术伤痕,内脏外流,且还在不断流血,一些还剩一口气的犬只在剧痛下一直在不断抽搐、挣扎。“这是动物公益损害行为同时也是严重的虐待虐杀行为。”他说。

可对此行为的执法并不完善,“法律所禁止的暴力仅限于针对人的行为,因为我国现有法律并未明确将虐待和虐杀动物一类行为视为法律所禁止的暴力。”赵皖平说,对于在公开场合虐待虐杀动物的行为,仅有少数以“寻衅滋事”被受理。

整合:陈欣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彭雨欣

智慧农业导刊官网

雨露风杂志社

警戒线官网

汽车博览编辑部

保健文汇投稿

艺术大观邮箱

科学与信息化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