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连接杆

学校花园养猫树上有小松鼠四周是蝉鸣上海老

2024年11月14日 静态资讯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曹伊湄 记者 郑浩

“这里生态太好了!树上有小松鼠,四周是蝉鸣,小鸟经常来池塘边喝水、洗澡,晚上还能看到萤火虫。我们种了茄子、冬瓜,等成熟了大家分一分,很灵的。”说起虹旭小区的生境花园,很多居民赞不绝口。

在上海长宁区,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营造了舒心的居住环境。

7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长宁区的虹旭小区和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记录居民的高品质生活。

从“有得住”到“住得好”

虹旭小区建成于1989年,是典型的老式公房小区。曾经,小区的设施老旧,公共空间有限,满地是随意堆放的垃圾。2015年起,小区经历了综合改造和微更新,面貌焕然一新。

生境花园的前身是小区南侧一块约400平方米的边角地,曾被违建占据。违建拆除后,腾出的空地一度又变成了临时停车场和杂物堆集地,极大影响了小区的美观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2019年,居民区干部们想到,何不在这里建一个能够让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花园?虹旭居委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听取居民意见,设计了生境花园。

由于本土动物大多是鸟类,花园主题围绕着鸟类和传粉昆虫而设计,增设了池塘生态系统和昆虫箱。在花园北侧的种植体验区,居民可以种植果蔬、感受四季。花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

生境花园中的池塘生态系统。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曹伊湄 图

如今,生境花园成为了虹旭小区最热闹的一角。男女老少聚集于此,一起观察昆虫,认识植物,堆肥种植,养护花园,不仅可以亲近自然,也增进了邻里间的交流。

除了生境花园,虹旭小区还做了很多提升社区环境、探索居民自治的尝试,让居民从“有得住”到“住得好”。

小区进门处的“微园”,曾经是一片“鸡飞狗跳”的绿化地。居民在这里种菜、养鸡、养猫、堆放垃圾、停放自行车,环境十分脏乱。居委会和居民共同商议后,将这里设计成以花卉盆景为特色的微园。居民志愿者组成了一支“小蚂蚁”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值守在微园,浇花锄草。

曾经的脏乱角落,如今是摆满花卉盆栽的“微园”。

为了让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虹旭小区引进了荷兰进口的堆肥桶,尝试将湿垃圾变废为宝。居民们在“小蚂蚁”志愿者的帮助指导下,将分类后的湿垃圾倒入堆肥桶,发酵成有机肥料,为微园、生境花园等小区花园的植物提供养料,将富余的有机肥免费赠送给社区居民。

有了自产的天然肥料,居民投入垃圾分类的热情高涨。徐老伯是虹旭小区的“堆肥达人”,每天都要来打理堆肥桶,控制桶内温度。徐老伯介绍,目前负责管理堆肥的居民志愿者共有5人,“需要做什么,我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能让垃圾变成肥料,大家都很积极。”

目前,小区内共有十多支由居民组成的“小蚂蚁”志愿者团队,在垃圾分类、花园维护、楼道管理、规范停车、文明养犬等小区公共事务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居民的自治热情和素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提升。

“虹旭小区的改造和更新,培养了居民的‘家园情怀’。以前,大家是很狭隘的‘各扫门前雪’。而现在,居民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打造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环境,大家共同呵护这个美丽的家园。”仙霞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峥说。

让“养老”变“享老”

“这个地方我提前两周就预约好了,很火爆,需要‘秒杀’的。”在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音悦坊,退休职工金阿姨和好友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工作人员的钢琴伴奏,“和小姐妹来这里听着音乐,喝茶聊天,退休生活就不寂寞了。”

为老服务中心的音悦坊中,老人们品茶聊天。

除了音悦坊,中心还设有影院、阳光菜园、烘培坊、老上海风情摄影室……老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约上家人好友,或是茶歇小聚,或是纵情高歌,或是怀旧畅聊,享受品质生活。

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于2019年,设有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认知症照护专区等,可提供助餐、助浴、长照、日托、医疗、文娱活动等20多项服务。

在社区老年人心中,中心为他们提供了精致养老、优雅养老的可能,是他们的幸福港湾。

沈佩云阿姨今年84岁,2019年开始在中心日托。中心每日为沈阿姨量血压、测体温,提供可口的中饭和下午茶。沈阿姨喜欢参加插花、串珠、烘焙、阅读等活动,既能怡情养性,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实现“不离家、不离群、不离圈”的家门口养老。

老人们在为老服务中心的烘焙坊学习制作鲜花饼。

除了普通的养老服务,中心还为老年认知障碍群体设计了专业的训练活动。

2018年,长宁率先打造老年认知障碍分级照护体系。中心设置认知症专区,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了数十种非医疗干预手段,例如音乐疗法、学习疗法、游戏疗法、园艺疗法、运动疗法等等。

2020年,街道居民陆阿姨在认知障碍问卷中,测出了较高的认知症趋势。因此,陆阿姨经常会来中心的认知症专区进行干预训练,学习将算数和动手结合在一起的“手指操”。

“我可是带着任务来的!等我学会了这套手指操,还要回到睦邻点教给那边的老人呢。”陆阿姨说。

长宁区现有老年人互助睦邻点58个,以读书、聊天、健康等为主题,便于老年人交流思想、沟通信息,不断吸引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新华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用贴心、有效的精细化服务,织密社区幸福养老网,让“养老”变“享老”。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丁晓

农业灾害研究官网

中国水运期刊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版面费

电力系统装备电话

西部旅游杂志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

建材与装饰杂志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