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养花基地承德县三沟镇的千亩芍药花海太
2025年02月18日 静态资讯
三沟镇的芍药花❍沈 文
2020年塞外的春天,让口罩给弄的,惊蛰晚了些时辰,但没有挡住任何一朵儿花的开放。燕山、七老图山、武烈河川的杏花,木兰秋狝御道边的红苹果花,滦河上游的映山红、山樱桃,宋辽驿站边的梨花……山野的花该开的都开了。到了五月,芍药花一枝独秀,尽占了风流。
芍药花开的美大致是一样的,但三沟镇的芍药花,却美为众多。一千多亩也可以称为海了。有的在圃田,有的在树下。树下的芍药花,更多了一重韵味。
说到芍药,就会想起牡丹。赞美牡丹时,也一定带上芍药。古人把牡丹和芍药比作“花王”和“花相”。那年去洛阳看牡丹,得知间作芍药,两种花比着开,相映成趣,愈开愈艳。
花儿一直是诗文中的象征物。用它来赋比兴。从《诗经》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再到民国时的《红牡丹》《荷塘月色》等,遗存下来写花的诗众多,数不胜数。写牡丹、荷花、梅花、兰花、芍药等名家名篇开卷可睹。写芍药的韩愈,白居易,苏轼等名家能收集20多首。最直观的是唐王贞白的《芍药》: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见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玉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北宋王禹偁《芍药诗》:“牡丹落尽正凄凉,红药开时醉一场”。
最有意境的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了史湘云“醉卧芍药裀”:“只见湘云躺在石桌上睡得正甜,山石上的芍药花争相怒放,风吹过花瓣飘飘洒洒落在湘云身上,脸上,扇子掉在地上也被花瓣埋住了”。
著名工笔画家萧玉田是承德人,他担纲设计的《红楼梦》“湘云眠芍”小型张特种邮票,5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可谓美与醉尽态极妍。
芍药又叫“红药”、“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没骨花”、等。是花名中唯一带“药”字的花。生态生活中有药用,食用,观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几乎把一大部分花草的用处特别是药用都一一详述了。芍药有镇痛等多种药用。如今,它不仅能解除人的病痛,还使众多游客赏心悦目,消解视觉疲劳。
芍药的花儿,1000多年来都是为贵族们开放的。今天,终于为民众观赏了。三沟镇一望无际的这片芍药花海,连同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那一小片的芍药园,百姓评一张年票,便可远观近赏。芍药从苑囿到农田,走了千年。
三沟镇栽培种植的芍药,应该是长城以北最大的一片。当前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之后,体态丰盈,丰衣足食。但脑子往往贫困了,需要滋养。一个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以生态和谐为物质基础,精神生活占了上风的社会。滦河支流老牛河边的三沟镇,确实有了品相。这些芍药花瓣很厚道,一定是饮了老牛河的水了。把数以亿计的芍药花锦簇在一起,结成大规模壮观的美,给人以视觉的震撼,让山村美起来,让种花比种粮更富足,这是一条从美走向富的光明的道路。
当大众不在为衣食而奔忙,不在为病痛寻找象芍药一样的救命的物质而忧愁,他们在花开时节,挈妇将雏,观景赏花,自然地把日子过成了诗篇,这是花儿的幸福,也是生活的美丽。
作者简介:
沈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百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