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家电阀门

氯氧化钾养花掌握核心原则为含氯肥料正名

2025年02月18日 静态资讯

点击右上方的的蓝色按钮,关注【丰收邦】,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丰收邦

氯化钾是钾肥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一般氯化钾的销售量大概占钾肥销量总量的70%,尤其是在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其销售量甚至占钾肥销售总量的90%。

氯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保证作物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存在“忌氯作物”的概念,导致农民在烟草、马铃薯等作物施肥上谈“氯”色变。

在这里为大家说说这个低成本肥料怎么施用更安全,顺便也为含氯离子的肥料正名。

含氯肥料主要是指含有氯离子的化肥,在生产上用量较大的有氯化钾(含氧化钾60%,氯48%)、氯化铵(含氮25%、氯66.7%);另外以氯化铵和氯化钾做氮钾原料的含氯复混(合)肥,也属于含氯化肥。

施用以氯化钾、氯化铵等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时,一定要看清包装上的氯含量标识,对氯敏感的作物可以适当选用含氯量低的复合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复合肥含氯标注(GB15063—2009):

含氯肥料施用原则含氯肥料施用有原则可依,只要在施用过程中遵循四大原则,则可避免很多错误施用所造成的损失。

原则1:优先用于耐氯力强的作物

即不同作物施用含氯肥料还应根据作物耐氯能力,分类施用。

一般即使是耐氯能力相对较弱的作物,它的耐氯指标也要远高于大部分土壤的氯含量。

根据不同作物对氯的忍耐能力不同,可把作物分为三类:

1.强耐氯作物,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高粱、谷子,果树中的猕猴桃、香蕉、桃树,蔬菜中的萝卜、西红柿、茄子等,这类作物在较高氯浓度环境下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均受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能一定程度节约使用成本。

2.对氯一般敏感作物,如粮食作物中的麦类、玉米、豆科植物大豆、蚕豆、花生、豌豆,果蔬中的苹果、山楂、甘蔗、草莓、菜花、菠菜等,在一般氯浓度环境下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也不受影响,这类作物可适量施用含氯肥料。

3.对氯敏感作物,如红薯、马铃薯、西瓜、烟草、茶树、莴苣、莲藕等。这类作物对氯敏感,品质受影响较大,应结合当地土壤状况少用或不用。

原则2:优先施用于氯含量较低的土壤,高含量的盐碱地慎用

判定作物能否施用含氯肥料,多用或少用,如何施用,则要与土壤状况及作物自身的“耐氯特质”联系起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测定土壤饱和溶液EC值和氯含量,然后根据作物耐氯类型及土壤氯容量,可确定作物的施肥量。以100毫克/公斤的含量为分界线,我国大部分的土壤、大部分的作物能够施用氯肥。

原则3:优先用于降水量大的地区,并采用合理的施肥方式

水肥一体及少量多次施用,氯在土壤中容易被淋洗,特别是在雨量较多或者结合灌溉的情况下,氯在0-60厘米的土层中积累非常少。

降雨较多的西南和华南地区,连续3-6年施含氯肥料,0-60厘米土层氯离子含量增减幅度不超过5%,作物的耐氯能力还可大幅度提高。

原则4:避开作物敏感时期,适时施用

由于氯化钾和氯化铵含氯量高,氯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不良影响,故含氯肥料不能作种肥,作苗肥也应慎用,防止盐指数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耐氯能力将逐渐增强。

注:施用含氯肥料,要尽量避开作物的敏感时期,避免与植物体直接接触。

作基肥时,播种、移栽最好在施肥后1周进行;含氯肥料作追肥时,应避开作物幼苗期。

农作物对氯的耐受力大田作物,如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上,一直在大量使用含氯肥料(氯化钾),已经被广泛接受。

图片仅供示意

但传统概念里,马铃薯和烟草是“忌氯作物”的代表,而上世纪50-80年代,美国在马铃薯、烟草类作物上施用氯化钾后,这些所谓的“代表作物”生长结果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如果我们以100毫克/公斤的含量为分界线,作为氯元素危害作物的最低标准,影响产量和品质,我国大部分的土壤、大部分的作物能够施用氯肥。

下面列出两个对氯离子敏感的作物的含氯肥料施用临界量,并列出一个反面案例做简短分析:

01

以对氯最为敏感的烟草为例,在含氯为100毫克/公斤的土壤中,生长周期内,需要施用15kg的氯,耕作层(30厘米土层,容重1.5克/立方厘米)土壤才能够达到临界值,这就相当于30公斤的氯化钾,相当于120公斤以氯化钾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15-15-15)。

也就是说,每亩地施用120kg的以氯化钾为原料的复合肥(15-15-15),才能够对烟草的烟草和品质造成影响。

02

黄瓜而言,生长周期内下150公斤的氯,相当于300公斤氯化钾,1200公斤氯基复合肥(15-15-15)才能够使耕作层土壤达到临界值,造成最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注:这是未考虑氯淋洗情况下计算得出的结果。

氯在土壤中较易被淋洗,特别是在雨量较多或者结合灌溉的情况下,氯在0-60厘米的土层中积累非常少。

降雨较多的西南和华南地区,连续3-6年施含氯肥料,0-60厘米土层氯离子含量增减幅度不超过5%。

有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施肥方式,作物的耐氯能力还有可能大幅度提高。

03

反面案例:

虽说一般情况下,氯离子不会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停留,但是也有负面的的情况出现。

比如之前曾有一位农户在莲藕园里施用了含氯离子高的复合肥,水塘里的氯离子没办法被淋洗到耕作层以下,导致水塘里的氯离子浓度较高,恰巧莲藕还是对氯离子敏感的作物,最后引起莲藕园的大面积减产。

综上所述,氯离子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来自于积累危害,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损害,而要想达到这种积累浓度,从目前的试验数据来看是很难的。

因此,在非盐渍化、含氯量低的土壤上,只要掌握适量施用的原则,施用含氯肥料是不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

此外,施用含氯化肥除了要防止氯害外,盐害也应引起注意,尤其是少雨的旱地土壤,要防止施用过量造成的烧根、烧苗。

文章综合整理自农财网农化宝典,农资与市场杂志。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丰收邦”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engshoubang ←长按可进行复制呦)

当代化工研究

电脑校园期刊

交通科技与管理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