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盘盒客厅简约装修好用好看好名头是时候拿
2025年04月21日 静态资讯
要过年了
是时候拿出这套七巧粉彩瓷盘
装上糖果、干果、水果
既好用又好看
七只盘子大小不一它与七巧板有不解之缘
攒盘又称为“全盘”“全碗”
主要用于盛放组合式菜或各类果品糕点
最早出现于明万历时期
盛行于清康乾时期
这套七巧粉彩瓷盘就是攒盘中的精品
它由七只大小不一的盘子组成
其中大、小三角形各2块
中三角形1块 菱形1块 方形1块
每只盘子都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攒合起来构成一个多格盛器
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
有趣的是
七巧粉彩瓷盘的“配置”
与我们熟悉的七巧板完全一样
七巧板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说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
它或产生于明清时期
约在19世纪初传入西方后
它被命名为“唐图”(tangram)
意即“来自中国的拼图”
并迅速风靡社会
欧洲介绍七巧板的图书都夸赞它:
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族、平民百姓无不咸宜的消遣游戏,而且它不像其他赌具那样会让您输掉钱财。
△ 选自于欧洲七巧图图谱《七巧板:中国古老的拼版游戏》
每盘一景合“唱”一出《西厢记》
这套七巧粉彩瓷盘不光形状上颇具特色
七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也充满了心思
每只盘子内壁都有描金
内底为生动形象的粉彩人物画
着色明暗清晰 层次分明 很有立体感
按一定顺序你会发现
七只盘子分别表现了《西厢记》
相识、退贼、听琴、赶考、拜堂等
七个场景,犹如一幅连环画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代表性作品之一
主要讲述张生和崔莺莺冲破世俗束缚
自由恋爱的爱情故事
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颇受欢迎
到明清时期影响越发深远
并成为后世瓷器装饰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题材
△ 清雍正粉彩开光《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潘趣大碗,广东省博物馆藏。
用于喜庆场合的攒盘与西厢人物故事的结合
不仅表明《西厢记》在晚清民众
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
同时也是晚清民众对于西厢故事中
“科举及第”“有情人终成眷属”等
美好愿景的一种期许与企盼
好用好看还有好名头
七巧并不是攒盘唯一的形制
它们少则5块 多则20多块
△ 清道光青花山水图攒盘,桂林博物馆藏。
数量少的,可据块数多少讨一个好名头
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
组件多者则由内外两层、三层组合而成
各式各样的形状互嵌互让
△ 清粉彩什锦九子盘,福建民俗博物馆藏。
有时是寓意天圆地方的圆形、四方、六方、八方
有时是意化自然花草的叶形、花形
技法上雕、刻、画、绘无不运用
△ 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蝶纹攒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所用材质更是丰富多彩
包括陶瓷、景泰蓝、玉石、紫砂等等
外部再配以各种质地的套盒相盛
和盘而出,美不胜收
△ 画珐琅八宝攒盒,故宫博物院藏。
聚是一堂彩 散是满天星
攒盘是中国古人生活态度、民俗情趣的寄托
也是制瓷业与艺术情趣的完美组合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