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两会焦点

广东茂名农村客厅装修去年茂名高州两千六百

2025年04月25日 静态资讯

茂名高州一贫困户喜迁新居,亲朋好友齐聚共贺。受访者供图

“早就想建新房了,但钱不够,一直等到有政策补贴了,终于有了舒服的新家。”谈及今年元旦搬进新房的情景,茂名高州市南塘镇丰垌村村民杨进全仍记忆清晰。新房有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红砖砌成,粉刷后显得干净整洁,杨进全一家从此告别了刮风下雨担心房塌的日子。

2018年,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牵头下,高州市完成2627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并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15—2018年,高州累计改造14406户农村危房。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块‘硬骨头’,国家、省下达任务目标后,高州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实际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大量难题。”茂名高州市委书记黄晨光表示。

面对农村危房改造的难题,土地、资金、房屋质量等问题如何逐一化解?记者日前深入高州市,探寻啃下农村危房改造“硬骨头”的治理秘诀。

精准帮扶▶▷2627户贫困户搬进新家

危房变新房,去年像杨进全这样从泥砖危房搬进结实砖房的高州农村贫困人口,一共有2627户。

高州市地处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口较多等因素,农村危房改造存量大,是全省改造任务最多的县级市之一。

“以前住的泥砖房墙体基本开裂,瓦片也碎了很多,漏风漏雨,居住条件很差。”高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说,遇到台风暴雨等天气,群众就要立刻转移。

“经过前几年的大规模改造,2018年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该负责人介绍,面对这一重任,高州纵向实行县级四套班子包镇(街)、镇(街)班子包村(居)、村(居)“两委”班子包农户制度;横向由住建部门牵头,统筹扶贫、民政、残联等有关单位职能,合力推进危改工作。

高州市2018年的危改户基本是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部分农户改造意愿不强,如何让其知晓政策、转变思想,成为该市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在南塘镇丰垌村,很多新房门前都挂着精准帮扶联系卡,住户基本情况一目了然。“这些都是贫困户、五保户。”高州市扶贫办主任邓锦信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对象是长期居住在唯一危房中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贫苦残疾人家庭。“不能漏掉任何一户”,此前,扶贫干部到村里一户一户确认,精准找到贫困人口。

为了让政策到达每户,高州制定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农村危房知识普及手册等,再由对口帮扶干部一对一到户讲解。通过“包干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实现政策精准告知。

如何转变危改户思想也是另一难题。有部分危改户要求选日子、选风水,认为当年不适合“大兴土木”,不愿意改造。

让政策精准到户,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推动下,危改户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高州市石鼓镇规划建设办副主任郭新喜说,在实际开工时,也会尊重当地风俗,选在合适的日子动工,从而卸下农户的思想包袱,最后说服了他们进行危房改造。

啃“硬骨头”▶▷想方设法解决资金用地等难题

“在实际建设中,可以说2627户就是2627个难题。”高州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该市采取了“一户一策”的工作方法。

改造首先面临资金问题。因资金不足,南塘镇丰垌村村民杨进伟一度觉得建了一半的房子要烂尾了。

杨进伟一家5口原本住在小小的泥砖危房里,改造中地基刚打好,妻子不幸生病去世。治病、丧葬等费用支出让本来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看到这情况我们都很着急,想各种办法筹钱。”丰垌村村支书蓝兴友发动村干部捐资1000多元,自己又借出1万元,同时找到建材商赊一些建材。得知杨进伟困难后,帮扶单位珠海高栏港也再帮扶出资1万元。

“大家都想办法帮我,很感动,就咬咬牙继续建。”杨进伟最终完成主体工程,但此时再没资金加装门窗。这个问题一直留在蓝兴友心里,一次到镇上办事时,他恰好发现镇上有人在装修,拆出了两扇旧门。蓝兴友便协调将门带回村里,解决了杨进伟房门的问题。去年10月,杨进伟顺利住进新房。“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住上砖房,现在生活都更有劲了。”杨进伟说。

根据危改政策,贫困户有4万元/户、五保户有3.4万元/户的补助。但为确保资金切实用于危房改造,需等竣工验收后拨付,这意味着改造期间危改户需先垫付资金,但一些危改户积蓄不足,工程队也不愿垫付先建。

“面对这个问题,政府想到办法统一找工程队建,有了政府作担保,工程队也就愿意垫钱先建。”石鼓镇镇长廖华剑表示。在石鼓镇沙坡村,村支书程永儒找到本村施工队,按统一合同、图纸建房,“本村人相互熟悉,有了村委会做担保,他们信得过,也就愿意先垫钱建。”政府统一建,相比于危改户自己找建筑队,也能保障房子质量,也利于掌握施工进度。

另一方面,用地困难也一度阻碍危改工作推进。部分贫困户原居住房属于亲属共有,亲属不同意拆建;此外不少贫困户也没有自己的地。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南塘镇丰垌村,村民杨海新去年搬进新房。此前他住在祖屋的中间一间,如果从中间拆建,对两边房屋影响较大,亲属一直不同意动工,村委会不断给他亲属做工作,最终说服让出最旁边的一间,改建成砖房。

石鼓镇黄坡村的五保户卢家德,此前一直租住在亲戚家,没有土地,于是村委会拿出一部分村集体土地,帮他建起30多平方米的砖房。

而为了保障房屋质量,2018年以来,高州市住建部门举办多期危改技术质量培训班,成立了危改工作指导组,印发了具有粤西特色的房屋设计图集,出资10多万元委托2家监理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在房屋选址、建设过程安全技术指导、建房材料质量检查、竣工验收等环节进村入户检查指导。

汇聚合力▶▷创新探索危房改造新路子

长坡镇土域村村民邱海平家在山腰上,建筑材料只能靠人力搬运。由于缺少资金,房子刚打好地基,建设就停下来了。

听闻此事,对口帮扶干部、高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站长莫广兴自掏腰包,拿出近3000元。他还发动党小组、社会志愿队一起募捐了近1.5万元。

顺利住进房子,邱海平打心眼里感激推动危房改造的干部们,“现在再也不担心刮风下雨了,住着又舒服。”

邱海平的新房故事背后,是一群基层干部、帮扶干部对政策的“给力”推动。2627户危改户建起新房,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撑。

高州市第二建筑公司工程队负责人丁就,去年承接了石鼓镇24户危改户的统一改造工作。但去年底河沙、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上涨,超出了预算。丁就便找做建材的朋友帮忙,“他们了解到这些建筑材料用于危房改造,是帮助困难群体的,就以相对便宜的价格出售给我了。”最终,在2018年12月15日,24户新房全部交付,危改户搬进新家。

而在曹江镇珊阁村,帮扶单位珠海高栏港等资助100多万元建成的老年公寓,将危改工作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保障住房安全的同时,还解决了五保危改户陪伴、养老等问题。

在珊阁村颐福院二楼,刘其芳老人正在看电视,他说现在的房子比以前好了太多,“住着很安全、舒服,侄子还给我装了空调。”同一层的罗庆成老人正和隔壁的老人聊天,他说现在大家住得近,每逢过节还能一起喝个小酒,生活也丰富了。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驻村第一书记梁舜发介绍,通过整合相关危改户补助款87万元、帮扶单位捐助109万元、当地民政部门资助20万元,探索出在村集体闲置用地上建起这座养老院。这种集中安置的方式,解决了亲属共有房难分拆建造、无土地等难题,且养老院就在村中,老人们住着也习惯,“每年村集体的石榴园还会分红4万元到养老院用作运维,老人居住都是免费的。”目前,这样的创新危房改造方式也在高州其他地方试点推行。

“危房改造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靠的是多方支援,大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各种问题。”高州市住建局负责人说,党建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该局成立了党员先锋模范队,每逢周末下乡指导危房改造,还发动乡贤、帮扶单位、志愿者、施工队帮助,捐资捐物。

目前,高州市正在统计今年新增危改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500万元将全部用于危改工作。了解到改造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后,高州市计划在2019年,对确实有困难的危改户,由帮扶单位每户再帮助2万元。

文章来源:南方网

科研成果与传播

世纪之星杂志社

明日风尚编辑部

佛山陶瓷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