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裂叶独活

黄圃装修家装公司这辈子没想过能住新房中山

2025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视频加载中...

中山市黄圃镇危房改造

11月中旬,居住在黄圃镇鳌山村的村民刘叔(化名),在鳌山村的民政干部黎嘉仪及一批志愿者的帮助下,陆陆续续把旧有家具搬离“危房”。未来6个月,刘叔将在民政部门及镇公共服务办的帮扶下,重建祖屋。

“每年台风天、寒潮,我都要去侄子家避一避,一年总有那么一两次要去避难。这辈子没想过能住新房,谢谢党的关心,谢谢阿黎。”刘叔指着屋檐上裂开的瓦片、墙垣上裂开的红泥砖说,房子是自己年轻时借钱搭建的,砖房瓦顶经历了近60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出现下陷的问题。房屋的厕所、洗浴室、厨房等,因导管线路问题,只能外迁至房外使用。

冬日寒风凛凛,砖瓦房防寒,常年居住在“漏风漏雨”的房子内,刘叔落下了类风湿等疾病,日常行走只能一瘸一拐地,极其不便。

而就在前些年“天鸽”来临时,民政干部黎嘉仪连续打了数个电话嘱咐刘叔一定要转移到避难所或其侄子家中。“从2014年,我入职起,刘叔就已经是记录在册的双低保户。他老伴去世了,留下一个重度精神障碍的儿子,需要长期住院,属于我们村的独居老人。” 黎嘉仪说,在过去几年里,村内有4户亟需危房改造的困难家庭需要资金扶持。“来来回回说服他们很长时间帮助困难家庭解决改造问题,有的是因为房产证不全,有的是因为资金不足。因为政府危房改造资金有限,借助慈善力量支持以及做通他们家属的工作,我们今年才推动这几户家庭落实危房改造。”

据了解,刘叔今年70余岁,依靠低保金和退休金维持父子两人的生计。早在多年前,房子已被评定为D级危房,达到了危房重建的标准。由于房产证“旧证换新”未能及时完成,改造资金不足,刘叔一直未能实现危房改造。 黎嘉仪说,今年政策发生了变化,借助慈善资金,此次改造为刘叔提供了9万元的资金。

今年,中山市民政局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实施办法》,并建立了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帮扶中心。该中心通过引入社会慈善力量,设立专项帮扶基金解决资金难题,对政策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危房给予兜底帮扶改造。

“为了有效利用好专项帮扶资金,我们在近期出台了《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帮扶中心工作制度》,提出市镇联动的帮扶方案。”中山市民政局局长沈名晓说,在市镇联动帮扶机制下,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帮扶中心承担60%—80%房屋改造费用,镇区通过社会力量支持承担20%—40%的改造费用。

在限定最大补助面积65平方米情况下,帮扶中心按每平方米2100元的建筑均价,给予每平方米最高80%的补助,即1680元,每户最高补助资金可达109200元;对加固维修项目,帮扶中心按每户总工程款60%的比例给予补助,每户最高补助封顶6万元。

黄圃镇公共服务办副主任梁喜珍说:“改造后,刘叔新房将一应俱全,45平方内包含厕所、浴室、厨房、房间、客厅等空间。为了保障改造资金落到实处,我们还聘请了装修管家来兼管整个装修过程,杜绝装修偷工减料的情况。今年年内,我们全镇将完成18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

“慈善是中山博爱之城的名片。”沈名晓说,通过“帮扶中心出一点,镇区慈善总会出一点,个人再出一点”这种形式来为破解危房改造存在的难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图片/视频】卢子衡

【通讯员】钟民轩

【作者】 曾艳春;卢子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俏丽教师投稿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全国流通经济邮箱

医药卫生杂志社

  • 友情链接